我有一把晚清时期的银质长命锁,左右长10厘米,上下宽6厘米,厚度为5毫米。听母亲说,这把长命锁是我过满月那天外婆送的。锁的正面有“以介景福”四个字,为阳文,背面有图案。听母亲说,外婆的娘家是财主,在我出生的那个年代,医疗条件较差,小儿存活率低。孩子出生后,大人怕孩子夭折,有条件的人家就给孩子戴长命锁。如今,我已经52岁,一直视它为珍宝。
长命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前身是“长命缕”,也叫“长生缕”“续命缕”“延年缕”“五色缕”“辟兵缯”“朱索”“百索”等名称。关于佩戴长命缕的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汉代。据《荆楚岁时记》《风俗通》《岁时广记》以及《留青日札》等书的记载,在汉代,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门楣上悬挂上五色丝绳,以避不祥。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股丝绳被移到了妇女臂上,渐成为妇女和儿童的一种臂饰,不仅用于端午,还用于夏至。在当时,由于战争频繁,加之瘟疫、灾荒不断,广大人民渴望平安,所以用五色彩丝编成绳索,缠绕于妇女和儿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灾,祛病延年。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继续存在,不仅流行在民间,还传入宫廷,除妇女儿童之外,男子也可佩之。每到端午节前,皇帝在长春殿亲自将续命缕赏赐给近臣百宫,以便他们在节日佩戴。宋代称这种五彩丝绳编结物为“珠儿结”“彩线结”,可见其形制已较复杂,除丝绳、彩线外,还穿有珍珠等物,在当时京都等地的街市上还有不少店铺和市贩,专门以销售这种饰物为生。到了明代,风俗变迁,成年男女使用者日少,通常用于儿童,并成为一种儿童颈饰,后来逐渐演变成长命锁。
长命锁表达的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一般用金、银、铜、玉作材料,与包含一定寓意的图案相结合。民间有金锁富贵,银锁平安,玉锁灵性之说。长命锁由谁来送也有讲究,通常亲生父母不宜给孩子送,而是由外婆或者孩子的干爸干妈给孩子。银锁是长命锁的主流材质,一方面因为它比黄金便宜,另一方面银具有安五脏、安心神、止惊悸、除邪气等养生作用,适合体质娇嫩的孩子佩戴,据说宝宝戴银首饰还有利于排出体内胎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