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不断提高,思想道德领域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
放眼辽阔北疆,内蒙古各地区、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为自治区各项事业开创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区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教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首要任务,运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同时,结合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党史、近代史、国情、区情、改革开放成就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党爱国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我区,无论城市乡村,还是草原牧区,目之所及,随处可见精心制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图文并茂、直观生动的“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在各层级媒体上滚动播出……常年持续强化的普及与推广,润物于无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坚定信念、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全社会广泛开展重诚信、讲互助、移风易俗、勤俭节约、绿色环保等各项行动,大力培育良好社会风尚。
2020年,自治区文明办出台《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内蒙古“十大行动”方案》,在全区实施学习教育、爱国爱乡、遵规守法、礼仪礼节、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孝老爱亲、健康生活、生态文明、志愿服务“十大行动”,推动公民道德建设全面落地见效。
与此同时,全区各地不忘注重传统文化熏陶,利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民俗文化活动,以及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人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文明尚善新风。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脑木更苏木牧民都贵玛,把28名“国家的孩子”哺育成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与人为善、扶贫济困、尊老爱幼的至善精神;中国铁路呼和浩特局集团有限公司包头西机务段包头运用车间电力机车司机杜海宽,36年如一日坚守一线,创造连续36年零违章、零违纪、零责任机破、零责任晚点、零旅客投诉的“五零”纪录。2021年11月,两人分别被评为第八届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和诚实守信模范,同时,来自我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8人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北疆楷模”“道德模范”到“内蒙古好人”“新时代好少年”,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如同一支支火炬、一面面旗帜、一座座灯塔,为整个社会营造出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浓厚氛围。有榜样作标杆,就会引得人们见贤思齐、崇德向善。多年来,我区不断选树优秀典型、讲述榜样故事、宣传先进事迹,在全社会厚植道德沃土、构筑文明高地,到目前,基本实现“月月有典型、全年不断线”,群星灿烂的先进群体格局逐步形成。
在黄河之滨的乌海市,一群“红马甲”温暖了全城。他们扶贫济困,为孤寡老弱送去爱心与关怀,清除“脏乱差”,还城市整洁干净,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防汛救灾、脱贫攻坚……他们为城市增添了温度,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
如今在我区,“红马甲”早已遍布各地,“我是志愿者,我帮你”成为群众对“红马甲”的普遍共识。近些年,我区不断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建设,遴选志愿服务先进榜样,推进志愿服务注册系统建设,志愿服务覆盖面和影响力不断拓展。2020年,我区有17个典型入选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百”名单。
文明,是一处地域靓丽的名片,能够带来生生不息的发展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区始终把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作为提升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坚持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工作,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2020年,我区共有1个县级城市、43个村镇、68个单位、11个家庭、11所学校受到中央文明委的命名表彰;22个城市(区)、493个村镇、257个单位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命名表彰。同年,我区成为全国首个将文明社区(小区)作为省级表彰项目的省区。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随着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蓬勃开展,全区上下提倡文明礼仪、弘扬良好道德风尚、自觉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蔚然成风。
上善若水,德行天下。
凝聚道德力量,闪耀文明之光,共建和谐家园。随着公民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不断深化和拓展,我区群众道德素质不断提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得到弘扬,这必将顺利推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全面向好发展,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更好更快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