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口袋公园”建设体现的生态福利社会均等化,让首府群众享受

“一见青芯”的诗意生活

  □本报记者  李国萍

  走出家门就是公园,坐在长椅上,享城市之静、听自然之音——近年来,一座座“口袋公园”如玉珠般散落在首府的大街小巷,它们好比精巧的插画,正沿着城市肌理由中心向外扩散,拂过街角、水边、林间……不仅提升了城市“颜值”,更融入了城市“基因”,让市民真正享受到了“推窗见绿、出门赏景、起步闻香”的惬意生活。

  “口袋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占地面积小,选址灵活,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的“袖珍”公园。对于高楼云集的城市而言,犹如沙漠中的绿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城市宜居度。

  家住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颐和家园小区的赵爱云,每天必去的地方就是小区拐角处的阿剌海公园。走出家门进公园,成了附近居民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个小公园建成后,邻居们都喜欢来这里散步、跳广场舞。”赵爱云高兴地说。

  2021年,呼和浩特市按照“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生态园林体系要求,按照精心、精致、精细的原则,采取针灸点穴、见缝插绿的方式,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见青芯”口袋公园建设行动,全年共打造186个、总面积近64万平方米的口袋公园精品园林空间,服务功能辐射近933个小区、近84万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每人提升0.15平方米。

  这些“口袋公园”散落在高楼大厦之间,面积虽小,却能让人在车水马龙中找到一片惬意的歇脚地。

  “对于‘口袋公园’的建设,选址最关键,也是第一步。一方面要始终坚持惠民便民的原则,不求气势和规模,只求共享和可达;另一方面,在满足市民‘公园自由’的同时,还要本着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的实际来综合考虑。所以,我们就以城市边角地、拆迁腾退地等‘巴掌地块’为主。通过留白增绿、见缝插绿等方式,打造出一个个紧凑而多样的城市绿色敞开空间,实现市民身边增绿,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具体实施中,‘口袋公园’既要注重公益性,向市民免费开放,又要体现亲民性,让市民乐意进来。”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绿地科科长王晓敏说。

  一座小游园,蕴藏大民生。为了设计出小而美、小而精的“口袋公园”,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积极学习上海、昆山的先进经验精心谋划。每一个公园的设计理念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但又根据地形地块、周边情况、居民需求各具特色。在王晓敏看来,城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其实是花小钱办大事,通过少花钱、巧花钱,让生态效应发挥到最好最大。这不仅是全面探索生态福利社会均等化之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路的深刻体现,也是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高品质五宜首府城市的有力抓手。

  “口袋公园”在提升城市品位、完善绿地功能及城区修复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带来最多变化的是市民越来越觉得这个城市像个“家”,带给每个人满满的幸福感。虽然“口袋公园”是城区景观的“配角”,但从市民角度来看,却是生活的“主角”。“我在这个公园里认识了很多朋友,只要天气好,大伙儿就不约而同地到这儿散散步、说说话。公园绿化好、环境好,我们打心眼儿里喜欢。”正在散步的居民李瑞民说。

  便捷、灵活、微小、离散,小小的“口袋公园”就像城市绿色网络中的“穴位”,可以活化原来一些业已堵塞的“动脉”,进而激活城市有机体。2022年,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还将新建、改造提升300个口袋公园、社区游园,打造“城园一体”“出门入园”的宜居生活环境,完善便民、惠民、利民的“十五分钟生活圈”。“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1000个“口袋公园”建设,打造“千园之城”。实现绿地总量提升、布局均衡、人人可感的公园城区。

  走出家门,转角就能遇到一块绿地、一片花海,成为生活中的诗意。在最细微的地方创建一个意外的惊喜,这是呼和浩特市园林部门近年来为首府人民带来的诗意。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诗人王维流传千古的名句,传承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更是追求田园般美好生活环境的中国式浪漫。对于青城人来说,这份浪漫将不再止于诗句,而正在变成惠及每个普通人的日常。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口袋公园”建设体现的生态福利社会均等化,让首府群众享受~~~
~~~
~~~
~~~
~~~
~~~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公告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公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公告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一见青芯”的诗意生活
【纵览】
不当看客见行动
毛乌素沙地 “穿上”草绳沙障
赴一场春的“邂逅”
大青山九龙湾山中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