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一年来,全区法院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全区法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力争当好司法“店小二”,积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狠抓问题整治,努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服务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公平公正办案 厚植法治沃土
“感谢法院,让我们企业又‘活’过来了!”
近日,随着包头市一起破产重整案件的顺利审结,包头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得以顺利重返市场,重获“新生”。
该公司系西北地区老牌建筑企业,由于企业改制为民营企业后未适应市场规则,致使企业经营陷入僵局。“当时,企业负债5亿余元,所有资产包括银行账户全部被查封,处于不能经营的状态。”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副庭长魏晓燕说。
为帮助企业破冰,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结合企业现状,与企业相关人员深入探讨,并就破产重整的相关规定进行宣讲,希望通过破产重整制度帮助企业摆脱财务困境、恢复经营能力。
去年8月,该企业向包头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了破产清算。该院受理了破产清算申请并指定了共同管理人,考虑到如何将企业救活,法院最终决定将破产清算调整为破产重整。
近日,重整草案最终经债权人会议各组表决通过。至此,本案圆满解决,一个企业重新焕发生机。
作为包头市第一起破产重整成功的案件,该案也成为我区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公平公正办案、厚植法治沃土的典型。
加强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司法保护,严格区分罪与非罪,依法慎用强制措施;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依法制裁知识产权侵权及犯罪等行为,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1802件;强化涉企案件文明善意规范执行,组织开展“草原雄鹰2021”集中执行行动,共执结案件4万件,执行到位标的73.2亿元。
加强破产审判工作。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联合多部门印发实施《内蒙古自治区关于建立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推动和保障管理人在破产程序中依法履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方案》,推动和保障破产管理人依法履职。出台《内蒙古法院破产案件简易高效审理操作规程》,122个中基层法院均设立破产审判团队或合议庭,联合发改委等部门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
2021年,全区法院累计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2.6万件、行政案件4363件,全区法院法定审限内结案率达99.9%。
狠抓问题整治 营造良好环境
司法腐败和作风不良是法院系统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滋生的温床,一年来,全区法院把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同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突出问题统筹兼顾,一体推进,狠抓问题整治,营造优质司法环境。
集中整治有案不立问题。实行立案“一次性告知”“马上办”工作机制,推进三级法院建立24小时自助立案服务站,建立诉讼服务立案投诉督办机制,开通“12368”有案不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治理案件久拖不决问题。开展长期未结案件百日清积专项行动,制发长期未结案件监督管理办法和审理期限变更管理办法,有效防止前积后清、边清边积问题。
整治司法不公问题。对办“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违反“三个规定”等7大顽疾进行排查整治,制定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实施细则、法院干警家属禁业清单等5项制度,明确政策界限,扎紧制度笼子。
“在执行领域,我们开展了‘百日攻坚’专项行动。全区法院久执不结、超期未发放执行案款、选择性执行等突出问题得到了全面系统整治。”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研究室主任黄建华介绍说。
“现在打官司真方便,使用这个设备,按照提示功能一步步操作,很快就办完了。”日前,在兴安盟中级人民法院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中心,乌兰浩特市某房地产公司员工王丽媛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诉讼自助生成终端,短短几分钟就拿到了一份诉求完整、条理清晰的起诉状。
一年来,全区法院通过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纵深推进司法领域“最多跑一次”、深化繁简分流等改革,解决了异地诉讼难、涉企纠纷耗时长等问题,全力优化营商环境,为推动全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司法力量。
近日,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与自治区工商联联合召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联席会议,对推进民营经济领域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进行沟通交流。“‘大讨论’活动的开展,有助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建设。”黄建华说,随着全区法院大讨论活动深入开展,一个个助企纾困的司法举措陆续推出、落地见效,全区法院服务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水平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