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读《鄂尔多斯汉语方言》
(本版图片来自网络)
  ◎刘志成

  一个地区最明显的标志,莫过于方言;一个地区对外交流最靓丽的“名片”,莫过于方言。《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出版,镂刻出鄂尔多斯这块灵性的土地磅礴大气的图腾。本书作者孙荣从1999年开始鄂尔多斯方言研究,像务实的农人一样,把方言作为研究目标、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发掘,在渐次遗忘和消逝中抢救,这种心血与精力的凝注,氤氲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气脉。孙荣既是一位研究者,也是一位保护者,更是一位传承者。

  公元前3世纪末,中国大地上第一次崛起了一条北起包头市麻池古城(九原郡),经黄河(昭君渡)两岸丘陵沙地、库布其沙漠、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漠、横山山脉、白于山东支脉、子午岭渭北高原,南止陕西淳化梁武帝村(甘泉林光官),全长740余公里辚辚车马喧的秦直道。众多史学家认为,它对古代商业贸易和南北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至今,它仍具有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这条秦直道,一下子拉近了漠北鄂尔多斯地区和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带的联系,为鄂尔多斯文化的形成和交融产生了重要影响。

  “大召小召改改召,准格尔旗有座准格尔召,准格尔召咋就出了名,一千个喇嘛念过经。远瞭准格尔召ト滩大,一万人赶会稀沙沙。近看准格尔召大独瓜,通天明柱三丈八……准格尔召有口蛮架锅,一千人吃饭两炉火。”至今,一首漫瀚调中还传唱着准格尔召的盛况,这是当时笔墨骚客的谱词遗世。多少年来,这些漫瀚调中璀璨的方言词汇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方言俗语作为最古老、最灿烂、应用最为频繁的一种地方文化,不仅体现着一个地区的传承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而且体现着一种强大的渗透力和广泛的影响力;不仅是一个地区特点最为明显的“活化石”,更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方言意味着风俗乡情,意味着地域的人情世故,意味着人们的生活经历,更意味着一种深厚而丰富的区域文化,是民间、民俗的一份珍贵的资源。保护方言,就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保护一方水土的风俗历史。

  方言文化的保护、传承,其意义更是重大。因为语言不单单是人们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更体现了地方的一种文化特色甚至也体现了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所以语言的重要性,是不可言喻的,而方言更是能够体现各个地区真正的特点和内涵。所以我们有义务去保护方言和把它们传承下去。但是,由于鄂尔多斯地处中原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交汇之地,方言俗语的形成、演变、发展就更为复杂。有了历史的厚度,地域的广度,也就增加了保护、传承、研究的难度。孙荣20多年挑着一副重担默默前行,这种脚踏实地、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难能可贵,在保护、传承方言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

  我们知道,鄂尔多斯方言通行于黄河几字弯内,是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鄂尔多斯方言属于内蒙古中西部广泛使用的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各具特色,不仅与普通话存在差异,且与山西、陕西晋语存在差异,也有联系。鄂尔多斯方言是多地区多民族语言的融汇,不但融汇了晋、陕等地的汉语词汇,而且借用了蒙、满、回族等少数民族语言的语音、语义和词汇。经过长时期的交融、约定俗成,以及人民群众的口耳传承,逐步形成了规律性强、稳定、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汉语方言。

  通过对《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细读,我们除了可以看出鄂尔多斯民众的言语方式、思维方法之外,还可以看出鄂尔多斯人民所具备的认识水平、思想感情、聪明智慧以及与此紧密联系着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念。

  《鄂尔多斯汉语方言》收录了包括鄂尔多斯方言词汇、鄂尔多斯民间串话、鄂尔多斯歇后语、鄂尔多斯民谚、鄂尔多斯方言称谓等几大类,可谓包罗万象。搜集工作可谓繁复,需要花费太多精力。从上世纪90年代末,孙荣便利用工作之余着手搜集、整理和编纂“鄂尔多斯方言”。为了收集到最原生态的素材,他跑遍了鄂尔多斯各地,一次又一次地深入农村牧区采风,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以期获取和甄别方言土话的地域差异及变数。20余年,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终于取得了比较圆满的成果。为了严谨起见,他参阅了《汉语方言学》《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河套方言》等几十部方言类书籍,认真比较、斟酌、增删、审定,还邀请多位鄂尔多斯语言专家审读。

  在鄂尔多斯民间串话中,很多直接、粗犷的言语也从侧面反映了鄂尔多斯人豪爽、干脆、不拖沓的性格特征以及对待生活的诸多态度,很多还很富有哲理性。诸如:不吃馍馍吃卷子,专图那个圪褶子。/再好的米也有两颗沙,再好的媳妇也有两颗疤。/有酒没菜,不算怠慢;有菜没酒,跋起就走。/要想捞稠的,慢下勺头子。/吃了猪肝想猪心,花了黄金想白银。/人老三不怪,贪财,怕死,不瞌睡。/蛇跑兔蹿,各有各的打算。

  鄂尔多斯民谚幽默、充满趣味,听起来便让人心情愉悦。孙荣收录整理了诸多民谚。诸如:财大气粗,蛇大窟窿粗。/爱愁的愁一辈子,爱受的受一辈子。/吃了葱想蒜,甚事也想干。/葱辣鼻子蒜辣心,辣子辣的两嘴唇。/二小子睡冷炕,全凭火力旺。/狗戴帽子装好人。/瓜地挑瓜,挑得眼花。/喝热汤烧了嘴,喝口凉水吹一吹。

  鄂尔多斯人喜好饮酒,无论生活中遇到什么事情都喜在酒场上释放与表达,也就诞生了很多有关醉酒的方言,这些方言活灵活现、颇具喜感。在《鄂尔多斯汉语方言》记录了很多,诸如:潮不沓沓、潮圪蛋、潮眉沓眼、潮酡、潮眉圪露等。

  我们从《鄂尔多斯汉语方言》一书中还可以看到诸如形容黑暗的词语上的创造性表达。为了表示各种“黑”,先人们创造了各种各样的词汇:黑不隆洞、黑不溜丢、黑眉瘆眼、黑浓烂泔、黑眉洼道、黑死黢、黑塌乌窍、黑红烂肝、黑婞婞、黑菜菜、黑处处、黑蛋蛋、黑灯瞎火、黑地半夜、黑洞洞、黑独拉掐等,它们意思虽差不多,但不同的场合要用不同的词语,体现了鄂尔多斯方言的多样性和准确性。

  在鄂尔多斯方言词语中,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形状描绘等方面都比普通话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很多方言词语,如果用普通话去解释,往往需要几个词甚至一句话才有可能把它说清楚,但却难于用一个词去精准地替代它,即使勉强替代,也必索然无味,可见方言之独特魅力。这也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有趣、更受欢迎的原因。孙荣不仅为方言词汇作了通俗易懂的解释,还进行了造句等方式的应用,让读者一目了然。如,圪捣: ①用手抓挖。我们的牌都圪捣过了,现在轮到你圪捣了。②反复摆弄。那是新录音机,你别瞎圪捣。③暗地活动。谁知道他们在那圪捣甚了。④扰乱。大人干活,娃娃们不要圪捣。⑤软磨硬泡,巧言令色,欺骗引诱,以使对方糊涂或就范。张三这一次让刘四圪捣住了。

  类似这样的记录,在《鄂尔多斯汉语方言》一书中比比皆是。可以说,《鄂尔多斯汉语方言》是一本了解鄂尔多斯方言的全书、套书,是宣传鄂尔多斯本土文化的重要读本。孙荣潜心研究鄂尔多斯方言,首先是他基于这片土地的赤诚之心,而后是有着对民俗文化深研的不屈、不躁、不弃之心,有着对鄂尔多斯方言传承的喜乐之情。

  孙荣所搜集和编著的这些文字,灵气四溢,不惟能画眼前,且画心上;不惟能画心上,且画意外。以数十年编著之功,与笔下的方言谚语相得益彰。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兴安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青年文艺工作者当自尊自强
地域文化的“活化石”
《小城故事》:一部迟来的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