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压实责任 真改实改 全力做好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工作

  本报4月10日讯  (记者  李玉琢  王玉琢  郑学良  刘洋)自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入驻以来,自治区各盟市以环保督察为契机,压实责任、真改实改,积极主动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全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扎实推进案件办理工作,提升群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3月28日,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的第三批信访案件中,有群众投诉反映“扎兰屯市铁东办事处一河道开化水溢出堵了胡同口,村民生活垃圾无处安放,味道刺鼻”问题。

  接到交办信访件后,铁东街道办事处立即开始调查。信访案件中涉及区域为铁东街道办事处新发排洪沟附近的过水路面,排洪沟为天然山洪沟。由于周边地势高低不平,春季冰面融化时开化水无法全部排出,造成部分开化水溢出。为解决这个问题,铁东街道办事处每年都开凿冰面疏引堰流水,并于2021年在该处上游400米处新建便民铁桥一座。收到交办信访案件后,铁东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加快了除冰清堵工作进度。截至3月28日晚,所有积水已全部疏导干净,过水路面两头围堵冰块也已全部清理完毕。同时,铁东街道办事处还组织30多人,出动铲车2台、翻斗垃圾清运车2台、挖掘机1台,对辖区内卫生进行集中整治,重点对冬季积存的生活垃圾以及村民随意丢弃的垃圾进行清理。截至3月30日,已完成包括新发排洪沟在内的全部垃圾点及村民随意丢弃垃圾的清运工作,并在建材路过水路面附近增设了1处垃圾集中存储转运点。

  自治区领导在准格尔旗督办的2个案件,鄂尔多斯第一时间安排部署,制定整改方案,全力推进整改。违建化工原料池储存液体已全部清理转运,并委托中国环科院综合分析了池内液体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检测结果显示未发生渗漏现象,未造成土壤污染;国源煤矿废水经实地勘察、结合历史卫星影像数据分析,并委托自治区水文局进一步分析鉴定,确定来源为往年汛期集聚形成,现已全部收集至污水处理厂。

  自治区各盟市对中央环保督察组转办的每一个案件、反馈的每一个问题,高度重视、认真对待,迅速进行调查核实,按照自治区规定时间报送整改办理情况。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4月8日,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呼和浩特市交办第十四批群众信访举报案件14件。截至当日,呼和浩特市已累计接到转办信访案件共十四批161件,已向相关旗县区、部门发转办函97件,各相关单位已全面开展核查办理。前四批25件信访案件办理情况已通过市属党媒公示,第五批12件信访案件拟予以公示,第六、七批信访案件已上报自治区案件组,第八批信访案件已办结完成并上报市委、政府审签,第九批信访案件已完成审核,正在履行办结流程,其余案件均在办理中。

  截至4月9日,呼伦贝尔市共接收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交办十五批次涉及环境领域群众举报案件共101件(来电75件、来信26件),其中列为重点关注案件12件。所有案件均已转发给相关旗市区、市直部门及有关整改督办工作专班,同步开展分析研判及边督边改工作,提高工作效率。根据督察的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呼伦贝尔市目前已经处理并上报自治区前9批共58件信访案件,其中已办结24件、阶段性办结24件、未办结10件。

  连日来,鄂尔多斯市按照自治区召开的案件整改情况调度会和典型案例整改工作专题会精神,以及自治区领导在准格尔旗的暗访督办要求,加大整改力度、严肃整改纪律,扎实推进案件办理工作。召开2次市委常委会会议专题调度部署,通过工作群每日调度,强化市级党政领导督促检查,深入一线督查督办, 建立反馈整改“1小时交办旗区、3小时派人到现场、当天查清基本情况、3天内形成初步调查报告、5天内审核研判修改完善、7天内上报办理结果”工作机制。

  截至4月9日,中央督察组向鄂尔多斯市转办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共14批153件,现已初步完成调查118件,上报自治区审核90件,通过自治区审核并公示49件,已办结18件、阶段性办结18件。已追责问责38人,处理企业6家,公安机关立案侦办4起,行政立案11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广告
   第05版:论道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要闻
   第09版:要闻
   第10版:要闻
   第11版:要闻
   第12版:要闻
李秉荣督办群众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
依法能动履行检察职责 奋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自治区纪委监委通报损害营商环境典型案例(三)
呼和浩特市“揭榜领题” 努力打造一批精品
探索科学奥秘
乡村游越游越诗意 夜经济越夜越美丽
压实责任 真改实改 全力做好群众信访举报件办理工作
准格尔旗:一流营商环境成为高质量发展亮丽底色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