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核心提示】

  ●乡村产业发展一定要立足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发挥好自身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

  ●按照“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快构建多元互补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多点支撑

  ●转变发展观念,在发展多样化的乡村生产的同时,注重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及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

  ●在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强化土地整治,保护好农民切身利益

  □郭寰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指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和关键,发展乡村产业必须要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更要依据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以现有资源、产业基础、人文历史等优势为依托,充分发挥各地的优势与特长发展特色产业,不能搞“千人一面”的产业格局,更不能一哄而上盲目投资建设,要有清晰明确的产业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对内蒙古经济转型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在降碳的同时确保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好中央一号文件的重要部署,全方位做好推进产业振兴与巩固产业扶贫成果有机衔接工作,奋力开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局面。

  坚持因地制宜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为新时代内蒙古发展确定的行动纲领,也是内蒙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发展的根本指引。内蒙古各地发展条件差异大,发展程度不同,乡村产业发展一定要立足自身特点,因地制宜,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发挥好自身优势,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以鄂尔多斯市为例,其主要的传统产业和龙头产业是煤炭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鄂尔多斯市必须正确理解和认识碳达峰碳中和,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狠抓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推动煤炭就地转化,建设绿色矿山、智慧矿山,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同时,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大力推进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将辖区内的薛家湾镇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成矿业领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区、统筹资源开发与矿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先行区、矿山环境治理与社区和谐的示范区,从而将当地乡村产业发展推向更高阶段,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加快推动绿色发展

  构建多元产业体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产业带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更少不了产业支撑。内蒙古要按照“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加快构建多元互补的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多点支撑。在构建产业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简单同东部发达地区攀产业、比结构、赛速度,而要立足本地资源禀赋特点、体现本地优势和特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绿水青山是我们的优势,也是我们的资本,加快推动绿色发展,既提升绿水青山“颜值”,又实现金山银山“价值”,变生态要素为生产要素、生态优势为发展优势、生态财富为经济财富,为乡村产业发展增加新的动能和机会。

  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坚定不移走集约化、规模化、高端化发展的路子,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布局5G通信应用和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乡村数字产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端化延伸。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扩大乡村生活性服务业供给,全面拓展农村餐饮消费、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创建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加快推进农畜产品一级批发市场建设,逐步建立高效畅通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提高建制村快递服务通达率。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建设,加快实施旅游公共服务系统项目建设。通过多业并举、多元发展,避开单一产业带来的风险,拓宽政府及居民的收入来源,保证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坚守乡村振兴主阵地

  更加注重农业产业发展

  受先天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的局限,内蒙古一些村镇的农业发展仍然承袭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农业生产率低、成本高。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一些农村的农业经济发展进入瓶颈期。然而,乡村振兴的主阵地依然在农业、农村上,乡村产业的振兴重在农业的振兴。当前,我们还需转变发展观念,在发展多样化的乡村生产的同时,注重推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及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从农民自身需要出发,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的要求,发展适宜的特色粮食种植或林田草业以及特色养殖。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延长乡村产业链、价值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优势企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牢牢掌握发展方向,做好产业发展和产品定位,不贪大求洋,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先做“精”再求“强”,以实力占据市场,拓宽销路,增加农民收益。

  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促进土地由碎片化向规模化转变,利用土地流转的方式,把小块并为大块,把陡坡地平整化,研究制定增加农田灌溉面积的规划。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有效扩大耕地面积,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保证高产稳产,确保土地可持续利用和发展。同时,加强现代农业设施建设,推动农机装备转型升级,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从而提升产业附加值。

  加强乡村人才资源开发。主要调动当地农民投资和生产的积极性,利用好本地社会资金,对有意向扩大家庭农场的村民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技能和产业经营管理能力。同时,积极引进农业农村生产经营、产业发展人才,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项目,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推动实现土地与劳动力、资金、技术、管理的重组,实现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夯实农业经济基础,从而带动村民就业致富,做优做强乡村经济。

  根据地方特色及时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培育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小镇、共享农庄、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完善配套设施。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进电子商务进乡村,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规划统筹农村各项土地利用

  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

  土地的使用问题是乡村振兴中绕不开的重要问题,要想发展产业,必须利用土地。当前,为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医疗、生活等需求,会涉及到乡村公园、健身场所、医疗卫生设施等建设,用地需求量大面广。此外,在土地征用与流转过程中还可能会激化矛盾,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这些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处理不当,必然会影响乡村全面振兴进程。而这样的矛盾之所以会出现,一方面,是因为乡村振兴中各类用地需求旺盛,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土地粗放浪费现象严重。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农村要在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同时,加大耕地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行为,稳妥有序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试点工作,落实工商资本流转农村土地审查审核和风险防范制度。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顺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清查摸底每一寸土地,合理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利用开发好“四荒地”,即荒山、荒沟、荒丘、荒滩,既可以保护良田,又开发了未利用地,真正盘活每一寸土地,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让每一寸土地都利益最大化。

  照顾好农民切身利益。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世界经济下行影响,大量农民工留乡或二次返乡,但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其中很大原因就在于农民在农村还有一块地、一栋房,农村发挥了重要的蓄水池和稳定器的作用。由此可见,对农村土地问题,我们不能简单算经济账,更不能当作一般的不动产来进行制度安排和政策设计,而是要规划统筹农村各项土地利用,在继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的基础上,强化土地整治,保护好农民切身利益。2021年1月,农业农村部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这是农村土地流转的一部重要规章。我们要按照“办法”的原则确定土地流转的形式、价格、折股量化,加强农村土地流转风险管控,尽快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纠纷调解仲裁体系,真正保护好农民权益。

  总之,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加快推进产业振兴,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大力破解当前乡村产业发展中遇到的痛点和堵点,营造出有利于乡村产业茁壮成长的环境,一步一个脚印,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让广大农民共享现代化发展成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论道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要闻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 价值理念
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