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永乐大典》 中国文化重要符号

  □程磊磊

  《永乐大典》是明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先后命解缙、姚广孝等主持,共耗费3000多人力,历时6年编纂而成的一部集中国古代典籍于大成的类书。初名《文献大成》,后明成祖亲自撰写序言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22877卷、11095册,约3.7亿字,收录了我国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种,堪称中国古代最大的百科全书。

  《永乐大典》开本高50厘米,宽约30厘米,全部内容都是手抄在用桑树皮和楮树皮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皮纸上。正统十四年(1449),南京皇宫失火,《永乐大典》原稿付之一炬,只剩下紫禁城中的一套正本。嘉靖三十六年(1557),紫禁城失火,好在嘉靖有防备,《永乐大典》没有完全葬身火海。心有余悸的嘉靖下令让人抄写了这本书的副本,因此,史书记载《永乐大典》有正本、副本完整的两套,且副本与正本的格式、装帧一模一样。然而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永乐大典》正本、副本均没了踪影。

  直到清康熙年间,朝廷官员偶然在北京南池子大街的皇史宬(明清两代皇室为保存皇家史册建立的档案馆)发现已经缺少了1000多册的《永乐大典》,之后,由于保护不当,《永乐大典》的册数一直在减少。到了乾隆三十八年,清政府修《四库全书》,校勘《永乐大典》,因乾隆坚持儒家正统观念,认为“菁华已尽,糟粕可弃”,凡不符合乾隆喜好的都弃置不顾,导致《永乐大典》被官员大肆盗窃。

  嘉庆、道光年间,《永乐大典》的副本依旧遭官员盗窃,咸丰、光绪年间,英法联军、八国联军抢掠紫禁城,《永乐大典》副本一部分被烧毁。民国政府成立之后,大量收集《永乐大典》。如今,明确存世的《永乐大典》只剩400多册。《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

  由世界各国、各学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包括众多诺贝尔奖得主)为其撰写条目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被认为是当今世界上最知名也是最权威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不列颠百科全书》条目中被称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国内新闻
   第06版:草原号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乌海·海南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古籍在历史脉搏中跳动
打开中华典籍 聆听远古声音②
《永乐大典》 中国文化重要符号
《尚书》 政书之祖史书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