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满之文物:蚕丝织锦 南北共融

元代织金锦四合花纳石失辫线袍。 (内蒙古博物院供图)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在小满诸多的风俗习惯中,祈蚕节是流行于江浙一带的习俗,以祈求蚕这个“天物”的宽恕和养蚕有个好收成。

  《清嘉录》中记载:“小满乍来,蚕妇煮茧,治车缫丝,昼夜操作。”从中可见,古时小满节气时,新蚕丝行将上市,丝市转旺在即,蚕农丝商无不满怀期望,等待着收获的日子快些到来。

  其实,祈蚕节不只是南方的习俗,它也和北方息息相关。

  在内蒙古这片深广辽阔、历史悠久的土地上,多年来出土了大量不同年代的绢、绮、绫、罗、织锦等丝织品服饰文物,其中不乏像北朝的缌绵衣、辽代的绿色地缂金水波地摩羯纹绵帽、元代的四合花纳石失辫线袍、清代的龙袍等国家一级文物。

  “这些文物的款式、纹样、色泽丰富多彩,兼具中原与北方民族的文化特色。”内蒙古博物院文物保护中心处长张慧媛说,这充分证明,从古代开始,我国各民族就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方面面,有着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

  张慧媛说,辽代后期,为了满足上层社会对高档蚕丝纺织品绸的需求,契丹开始大力发展纺织业。《辽史·地理志》记载,为了管理纺织作坊,朝廷在上京(即现在的巴林左旗林东镇南)、兴中府、锦州等地设置了绫锦院,管理锦工、织纤、锦绣等手工业。绫锦院高手云集,从南方过来的工人带来了中原地区最先进的丝织技术,生产出来的丝织品质量上乘,精美华贵,专供辽代皇室贵族享用,并且还作为国礼,在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

  “丝织品在北方发展的过程中,除了纹饰具有北方特色外,从汉代开始,丝织品中加入了金,到唐宋时,这项技术趋于成熟,到元代臻于完美,被称为织金锦。”张慧媛说,这是北方丝织品区别于南方丝织品的一大特点,元墓出土的四合花纳石失辫线袍就是一件极为珍贵的织金锦。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经济周看
   第09版:兴安
   第10版:出彩
   第11版:法治
   第12版:读图
昭君墓: 民族团结进步的 历史印记
平畴沃野点瓜豆 一根蚕丝融南北
小满之耕作:点瓜种豆 秋粮下种
因时而动 不负韶华
小满之饮食:野菜上桌 遍地粮仓
小满之文物:蚕丝织锦 南北共融
小满之养生:多晒太阳 避吃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