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浸心灵 护航成长

  □本报记者  李晗

  “一开始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去帮忙打架,现在我非常懊悔,每天都在反思,也认真学习了相关法律知识,今后我一定引以为戒,尊法守法。”近日,刚刚刑满释放的小鑫和父亲来到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爱林工作室,向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的谢意。

  17岁的小鑫性格活泼,喜好交友,是一个孝顺父母,心地善良的好孩子,却为了朋友义气而参与了打架斗殴,致被害人轻伤,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小鑫的父母在多年前就离了婚,他一直跟随母亲生活,而母亲又常年在外地打工,因疫情原因无法及时回到通辽,这使得即将刑满释放的小鑫没有人接。爱林工作室的工作人员在日常回访工作中,发现了这一问题,于是紧急联系了小鑫的父亲沟通情况,接回了小鑫。

  “以后我想跟父亲学习汽车修理技术,好让自己有一技之长。”对于未来的生活,小鑫充满了向往。

  用爱浇灌,病木成林。为进一步延伸少年审判服务触角,更好发挥少年审判职能作用,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法律宣传教育,2018年,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成立了以全区政法系统英雄模范王爱林名字命名的爱林工作室,秉承“法促和谐,爱筑心林”的理念,有效开展关爱未成年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普法宣传、志愿帮扶等活动。

  爱林工作室成立后,建立了跟踪帮教机制,积极帮助少年犯复学、上学,对判刑后已成年的被告人积极安置就业。通过与劳动就业培训机构等安置基地合作,帮助他们最少掌握一门就业技能。

  截至目前,爱林工作室已帮教1000余名少年犯,其中100余名在校少年犯得到复学。这些新生少年认真悔改,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已学成一技之长,具备了独立谋生的能力。这数字背后,是一个个走向新生的鲜活少年,是一个个重获幸福的家庭。

  “很多时候,孩子们走上错误道路后,会产生一步错、步步错甚至破罐破摔的瓶颈心理,我们必须及时制止,帮助他们走出来。”爱林工作室负责人王爱林如是说。

  日前,一场别开生面的法治讲座在通辽红军小学开展。现场,王爱林结合小学生学习、生活实际从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以及面对危险应采取什么措施等方面,以案释法进行讲解,告诫孩子们要遵纪守法、谨慎交友,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

  消除青少年犯罪,重在预防和控制。爱林工作室整合法院、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力量,在普法宣传、预防犯罪领域取得了积极成果。目前已在各学校开展巡回法治课、巡回模拟法庭等1000余场,并先后邀请数万名师生、家长到法院旁听庭审。爱林工作室已成为多功能的法治教育阵地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第二课堂。

  开展“一对一”助学帮扶项目,累计为贫困学生提供11.2万余元的助学金;定期走访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特殊家庭儿童、病弱青年,让那些常常被“遗忘”的角落也充满阳光……从矫治挽救未成年被告人,到关爱、帮扶其他未成年人群体,爱林工作室在未成年人工作领域不断延伸长度、拓展宽度。

  现如今,爱林工作室已成为当地的青少年维权法治中心、学生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未成年人心理辅导阵地,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首届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全区普法依法治理创新案例”,成为内蒙古政法系统一张亮眼名片。

  “只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这些孩子们和太阳之间不再隔着一堵高墙,让他们和妈妈之间不再隔着一层铁窗。”王爱林动情地说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6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经济周看
   第09版:兴安
   第10版:出彩
   第11版:法治
   第12版:读图
严打经济犯罪 守护百姓“钱袋子”
“2+X+1”,矛盾调处有妙招
保持高压态势 不松劲
靶向监督疏通民生堵点
民族政策进万家
法律服务 在身边
警企 协作
扎牢未成年人用药安全“篱笆”
爱浸心灵 护航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