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伪创新”要不得

◎潘铎印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基层单位出现“造词式”创新、“复制式”创新、“亮点式”创新等现象,片面追求标新立异,忽视实际工作效果和群众需求,增加了基层负担,破坏了基层政治生态。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创新本是事业发展的动力之源,是提升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考评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一直以来,很多来自基层一线的创新做法,在丰富治理路径的同时也产生了积极的效果,特别是一些好的做法被提炼、固定下来,形成了有益有效的制度。

  然而,有些地方不在创新上做实功,却挖空心思把平常的工作改个名字、换个说法,工作内容实则大同小异;或者简单地复制移植经验,不认真结合本地实际;再或者片面追求“高大上”,花重金追赶潮流,展板做得“琳琅满目”,却华而不实,只顾“上墙”却不入心。“伪创新”打着创新的旗号,另搞一套无用事务,看起来热热闹闹、轰轰烈烈,实则劳民伤财、加重基层负担。长此以往,不但会挫伤基层的创新精神,产生负面“示范”作用,更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让基层真正的探索创新举步维艰,最终是损伤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与公信力。

  “伪创新”在表现上似乎是“好心办坏事”,实质上仍属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变种。究其原因,是因为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正确的政绩观,急功近利、只求短效。

  创新的本质是突破,即要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常规戒律,创造出新颖的有价值的工作思路、工作路径、工作机制,从而达到推动事业发展的目的。推进创新发展,就要识别伪创新的真面目,拆穿伪创新的花架子,用务实的标尺检验创新是否有成效、用发展的标尺检验创新是否可持续、用对比的标尺检验创新是否有新意。对不切实际、摆花架子、劳民伤财的“伪创新”要严肃问责,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刹住“以创新为名、行作秀之实”的歪风邪气,纠偏“亮点至上、样板优先”的扭曲政绩观。用好考核“指挥棒”,切实树立实干实效得奖赏、务虚务假挨鞭子的工作导向,让基层干部大胆创新有底气、有干劲,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创造出真正的创新举措,以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绩来赢得人民群众的口碑。

  创新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创新的前提是求真务实,基层工作要创新,但不能走向“伪创新”。做好基层工作不管什么样的创新,最终都要以群众是否满意、能否取得实效作为衡量标准。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要多一些认真的调查研究,少一些关起门来编造新词,真正把力气和智慧用在增进民众福祉上、用在提升发展成色上,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这才是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让创新驱动的轮子加速转起来②
~~~◎李阳
~~~
~~~
~~~◎戴先任
【洞见】~~~◎潘铎印
【来论】~~~◎冯玲艳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出彩
   第05版:特刊
   第06版:评论
   第07版:出彩
   第08版:乡村振兴
集众智攻关激活创新发展春水
唯有实干出政绩
补贴支持
少年辛苦终身事 莫向光阴惰寸功
劳动教育莫作秀
“伪创新”要不得
打好稳就业“组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