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兰察布市化德县朝阳镇补龙湾村的活动广场上,一群村民坐在一起聊天,一个小伙子蹲在旁边聚精会神地听着,脸上不时露出憨笑。“瞧,咱们的高材生又憨笑了,你还听不懂我们聊啥?”村民崔金打趣道。“我现在不光能听懂,还能学说几句方言哩!”小伙子很得意。“这就对了!‘立学’,就是让你立刻学。”崔金的话把大家逗得前俯后仰。
被“取笑”的小伙子名叫冯立学,经济学硕士,任职于中央编办综合局财务处,去年4月,他成了补龙湾村驻村第一书记。刚到村里时,他听不懂当地语言,只是一个劲憨笑。一年来,他和村民同吃同住,习惯了当地方言和生活习性。
驻村第一天,冯立学就开始入户走访,他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走遍全村185户人家,谁家有几口人,谁家有啥经济来源,谁家有啥困难,他都能脱口而出。
面对补龙湾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的困境,冯立学经过深入分析,积极探索“生态草原羊”认养模式,盘活闲置棚圈资源,利用中央编办资金30万元购买优质母羊,通过集体经营、农户参与、共担风险的方式,扭转了村集体经济仅靠“输血”却无法“造血”的困局。同时依托蔬菜种植优势,引进农业公司,采取“村委会+企业+农户”运作模式,实现白菜订单销售、剩余劳动力在村就业、村委会入股分红,趟出一条“车间驻村、就业在村、群众致富、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冯立学坚持以党建帮扶带动乡村振兴,他争取资金35万元,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和村史荣誉馆。协调中央编办捐赠价值50.59万元的家具和办公设备335件。利用闲暇时间,对村“两委”进行办公技能培训,还将中央编办好的学习资源共享给村党支部。
冯立学协调资源为村内增配垃圾箱30个、垃圾清扫车1台、电动三轮垃圾转运车4辆和垃圾箱转运车1辆;他在村里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将示范家庭照片挂进村史馆,全面营造建设美丽乡村的良好氛围;他多次联系北京市东城区医疗专家团队为村民义诊,协调县残联慰问全村21名残疾人,联系爱心企业为村积分超市捐赠物资3万元……
“‘第一书记’有特殊意义,‘一’横着是扁担,竖着是标杆,扁担代表担当,标杆就是示范。只要驻村一天,我就绝不辜负组织的重托和信任。”冯立学笑憨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