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基因的钢铁传承

——读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
  ◎庆胜

  说起内蒙古,很多外地人首先想到的是包头,然后才是大草原。这源于包头钢铁集团远近闻名的声誉,包钢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建设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

  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让我感受到了巨大的震撼,不禁感叹作者下了很大的功夫,这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精神令人感动。

  第一作者乐久在《钢铁的回声》一文中提到:“在创作长篇报告文学的过程中,我多次使用感动这个词,在感动中采访,在感动中写作,在感动中接受教育。”我在读这部报告文学时也一直被感动着。

  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是一部大部头的著作,32万字,由4部分组成,即第一部分:齐心协力建包钢;第二部分:接续奋斗新时代;第三部分:红色基因薪火传;第四部分:双翼神马跃长空。

  第一部分由15个独立文章组成,第二部分由13个独立文章组成,第三部分由9个独立文章组成,第四部分由1个独立文章组成。开篇设引子,除了第四部分其他各个部分又分设了小引,每个部分又附一首小诗。

  报告文学是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以文学手段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报告文学,顾名思义,就是报告和文学结合的文学形式,同时具有报告性和文学性,缺一不可。它在中国也是散文和新闻报道结合的产物,具有及时性、纪实性、文学性等特点。

  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具有鲜明的主题,即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指示“齐心协力建包钢”。作者将笔墨重点放在包钢的建设史、发展史和辉煌史上,还有这个历史基础上产生的人文价值。该报告文学是以认真的态度、详实的资料、丰富的情感,在纯粹的主流价值观的指导下创作出的一部优秀作品。

  从结构上来看,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有如下特点:

  1.该报告文学用4大部分的内容向读者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钢铁工业在内蒙古草原上从诞生、崛起到发展的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程。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重点体现了包钢从艰辛创业、披荆斩棘,乃至成就辉煌事业的历史篇章;第三部分讲述了红色基因一直是包钢前进路上的闪耀路标;第四部分用不长的篇幅向人们展示了包钢集团几万包钢人共同铸就的灵魂,那是多种精神的高度融合,包钢会带着这样的精神继续走向下一个百年。

  该报告文学从历史的纵向,描写了包钢从一片荒原拔地而起,历经几代人的艰苦奋斗,终于成就了辉煌的60余年。作者又从历史的横向比较了创业初期的技术落后、处处“矮人三分”的窘境,以及经过几十年的科学研发,直到“高速钢轨和重载钢轨洁净化技术”等多项技术成为国际领先水平时的扬眉吐气。

  2.该报告文学标题设置一目了然,内容布置有层次感。小标题循序渐进,一个标题一个内容,随着故事的发展、事物的推进及时空顺序逐渐展开,事件与事件之间的因果性比较清晰,给人一种画卷感。例如,第一部分的第一个标题《深山的召唤》,讲述了一个叫丁道衡的年轻人在地质矿产调查和古生物研究过程中,首次拉开了中国稀土工业大发展的帷幕。第二个标题《没有钢铁就没有国家》,接着是《草原上神圣的一钻》,继而是《蓝图绘就》……这样的标题设置,遵循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

  3.该报告文学在事件与事件的衔接和过渡上自然流畅,没有人工斧凿的痕迹。作者在创作中对多个人物进行过采访,查阅过多种资料,他在处理这些素材的时候,做到了“水乳交融”。

  4.该报告文学开篇设置了引子,各个部分设置了小引,每个部分附了一首小诗,结构上有创新。书中的人物和事件多以时间与空间的交错形式出现,让读者感受到了历史的距离感与现实的亲近感,人物和事件的排列没有突兀感。

  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人物塑造独具特点。作者通过“引子”和“小引”讲述了刘志祥与唐嗣孝老人的故事。他们的事迹就像一根线,从头到尾贯穿了包钢的故事。就像一条闪烁的宝石项链,大的事件是大的宝石,小的事件是小的宝石,排列得错落有致,富有艺术气息。

  笔者对《我们像双翼神马》中出现的人物姓名进行了粗略统计,约有近百人。他们是不同历史时期的典型人物,支撑着整部作品,凸显了作品的真实性。这些人中有国家领导人、自治区级领导人,有国家部委领导、院士、科学家、劳动模范,有包钢领导、学者、先进工作者、技术能手、普通工人和作家等。我们从该报告文学中看到了“10万双大头鞋走向包钢”的语句,以及从祖国四面八方支援包钢建设而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人,还有为祖国钢铁事业举家搬迁的牧民们。

  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成功塑造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为建设包钢无私奉献的人物群像,同时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在人物塑造方面,作者把包钢两位鲐背之年的代表人物设计在引子、小引和后面的正文中。通过他们之间的交流,向读者展示了包钢建设初期的艰辛和今天取得的成就,完美呈现了包钢60余年的奋斗历程。

  唐嗣孝是著名科技人才的典型代表、著名炼焦专家、中国第一代女炉长、第一位女炼焦车间主任、全国劳模、“国务院金质奖章”获得者。刘志祥则是工人的代表,他是国家级劳模和先进,他放弃了去清华大学深造的机会,选择来到包钢,成为了包钢的开拓者。他带领“共产主义协作队”成员攻克1号高炉“三口”难关,多次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和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招待会上和周恩来总理举杯相碰。他曾登上天安门观礼台,与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庆祝新中国成立15周年,他和王进喜、时传祥共同出席“全国群英会”,他把一生融入了包钢。

  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还讲述了一些少数民族优秀干部为包钢无私奉献的事迹和多个几代人为包钢奉献的家庭,展现了各族人民心手相连、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好景象。

  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记录了多个重大历史事件,选材和布局富有厚重感,饱含震撼力。文中深情描述了包钢“三枚金橘”的温情故事。故事讲述了来自云南省的“三枚金橘”,通过云南人民赠送给了参加“全国第二届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的代表,又由代表们转赠给守卫海南前线的战士。战士们又将金橘献给了毛泽东主席,毛主席又把三个珍贵的金橘赠给了正在建设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工人们。工人们又把金橘送给了正在慰问天安门建设工地的中国建筑歌舞团队员,队员们正巧到包钢慰问演出,又将金橘送给了包钢中建部第二工程局。这份珍贵的礼物经过7次转赠,终于来到了包钢,来到了大草原。

  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文笔流畅,虽然是多位作家共同创作的,但风格统一,内容和过渡都处理得很好。该报告文学写作组成员都是包钢的子弟或是将青春献给包钢的人们,他们以饱含深情的笔触,赞扬了几代包钢人的高大伟岸、科研人员的呕心沥血、国企员工的爱厂报国和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读后令人久久回味。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
~~~——《最后一任扶贫队长》读后
~~~——评《阿来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红色基因的钢铁传承
时代大事件的具象化诉说
感性触摸与理性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