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代大事件的具象化诉说

——《最后一任扶贫队长》读后
  ◎张晓

  刘霄虔诚握笔,通过真实的扶贫故事对心灵深处那方热土进行了一次深情解读。《最后一任扶贫队长》,从名字上看,这是一部典型的扶贫小说。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实施扶贫计划起,扶贫题材即成为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别。2013年之后,精准扶贫工作在全国展开,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是党中央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关乎百姓福祉,关乎人民利益。战鼓响处,万众参与,举国关注。几年来,在扶贫之路上,留下了太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们取得了全胜,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曾经的扶贫队长站好了最后一班岗,光荣卸任。正是这样的背景下,《最后一任扶贫队长》应运而生,对于亲身参与了扶贫工作的作者来说,创作此书,可以说是一次意义非凡的精神回溯,一个以青春力量为时代写下的生动注脚,以及一次充满仪式感的完美告别。

  凡高说,我的心中有一团火,可路过的人却只看到烟。小说开头,在人人拒绝的情况下,大家眼中的职场麻瓜刘宇轩同意深入扶贫点,去一个偏僻且贫穷的地方当扶贫干部。同事们认为他是被赵处长忽悠了,可是当准女友马晓睛问他时,他才说出真实的想法:他是农村长大的,心中一直有乡土情结,对农民的苦有切肤之痛。所以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农民做一点实事。刘宇轩心中的火不被人理解,让他的扶贫之路有了些悲壮色彩,这似乎是一种悲哀,但由此更能反衬出结果的美好,主人公心中的那团火最终暖了一个村的贫困户的心。故事由此展开,以纪实和白描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扶贫干部艰难的扶贫经历,刻画了一个吃苦耐劳、乐观向上、求真务实的扶贫干部形象。与其他小说不同,由于作者就是一名扶贫干部,所以小说具有了非虚构的纪实属性,读起来生活气息浓厚、现场感强烈,情景描写如在眼前,真实感人。书中人物也没有脸谱化,当地干部虽然大方豪爽,但也有自己的小九九,并非完人。

  从文学性来说,小说的内核仍然靠近乡土文学,能读出梁晓声的质朴和刘亮程的孤独。刘宇轩初到村里时面对简陋的生活条件,颇有当年建设兵团知青下乡的窘迫。一个人的刘宇轩是孤独的,他看天上游走的云,地上蹦跳的鸟,像极了《一个人的村庄》。还有的情节有点儿莫言小说的传奇色彩,比如老纪讲的黄鼠狼娶媳妇的故事,很有意思,莫言小说类似的梗不少,为小说增添了许多文化地理色彩,也让枯燥的扶贫工作变得生动而精彩。

  文中最感人的情节是刘宇轩为了扶贫头发脱落,差点儿变成光头强。这似乎有些夸张,其实,现实中的事迹尤有过之而无不及。前年有一个白发书记的报道:四川乐山茶叶村第一书记赵鑫为了帮村民脱贫熬白了头,被人称为白发书记。和他一样被称为最美白发书记的还有两人,分别是四川理塘汉戈村第一书记文雪松和河南滑县北李庄村原第一书记宋伟。这说明刘宇轩的故事真实存在。唯有真实最动人,唯有真情最感人,这正是这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刘宇轩的扶贫工作是成功的,他和大家的努力让村民们混乱无序的贫困生活变得富足有序起来,这无疑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书中典型人物贫困户姜少春的脱贫轨迹就印证了这一点,之前他的房子杂乱无章,无处下脚,生活一团糟,而扶贫之后他的新家窗明几净,还买了小轿车,生活洋溢着满满的正能量。

  作家阎连科说,农村对我来说,就如同大树的根、江河的源、风筝手中的线。对于农村长大的刘霄也是如此,他的重头作品一定和农村有关,期待他的下一部作品写一下乡村振兴,这是脱贫攻坚之后的又一个宏大目标,也是主流人群喜闻乐见的题材。相信通过深入基层他心中那片沃土中的根系会日渐发达,在地面上开出惊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
~~~——《最后一任扶贫队长》读后
~~~——评《阿来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红色基因的钢铁传承
时代大事件的具象化诉说
感性触摸与理性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