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感性触摸与理性架构

——评《阿来论》
  ◎包斯钦

  《阿来论》是“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之一。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是选取中国50位左右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作为研究对象,特邀当代最具影响力与活力的评论家、学者撰写的一套全新的“中国当代作家论”。“丛书采用专著的形式,一位研究者专注于一位作家,一对一全面梳理作家的生平与作品。评论家将重点放在作品上面,囊括作家的创作历程与所有作品,尤其是作家最具代表性、标志性的作品。评论结合时代风貌、社会思潮,以客观、理性、对话的态度,深入研究作家的精神构成,透彻解析作品的精神实质,以期达成此阶段内最全面、最具学术价值的作家研究成果。”这是作家出版社对这套丛书的总体要求和定位。可见王妍的《阿来论》能够入列其中,已经是一种肯定。

  阿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作家之一,其长篇小说《尘埃落定》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19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对这样一位代表性作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如果没有足够的学术积累,没有多年来锲而不舍的专注与追踪研究,是难以胜任的。好在锲而不舍与学术积累,王妍兼而有之。她走进阿来的文学世界,深情触摸每一个人物、细节、艺术符号,再把所有感性的印象、体验纳入认知的、道德的与审美的联系当中,赋于其理性的结构,使之呈现于这部《阿来论》之中。

  在书的引言部分,王妍写道:“阿来”是他的乳名,藏语词汇,是“小孩”的意思。“阿来在作品中一直秉承着孩童的纯真与本心,并为当代文坛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存在体验。”从作家人名的读音引申出关于他创作风格的表述,是她细心和讲究表达技巧的表现。王妍从作家的人生经历入手,寻找阿来的生活足迹与作品之间的对应关系,探寻所有可能影响其创作的主客观因素,在仔细品读作品的同时力求做出符合实际的阐释。

  研究一个作家,不仅要熟悉他的作品,而且要谙熟作家的创作心理,发掘作者渗透于文本字里行间的潜意识和无意识。这也是作家、作品研究中最难付诸实践的一点。王妍概括道:“阿来像一位行吟的歌者,用诗性空灵和深沉智性穿行于现实与历史、社会与自然、城市与乡土之间”“追寻大地的阶梯”,并以他生命中几次重要的漫游为契机,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树起了几座丰碑,形成其创作的三个阶段:

  阿来创作的第一阶段,以诗歌创作为主,语言能力实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转换”。紧接着他从诗歌转向小说,以重视个体感受、哲学意味浓重、充满现代意识为特征,也不乏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探求与理解,并追求一种枯瘦的力度,呈现出劲健、疏野的美学品格;第二阶段,以《尘埃落定》的出版为标志,实现了一次华丽转身,褪去了前期作品的生涩、枯瘦之感,尽显阿来式的抒情华美与形式激情,成为少数民族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作家。他的人生体悟、思想境界、艺术追求都达到了全新的高度,其作品也已具备“史”的厚重与“诗”的美质;第三阶段,社会身份的转换和文化视域的扩展,使得阿来更加自觉而审慎地表现民族文化及故乡藏地,以《草木的理想国》、“山珍三部”为标志,阿来迎来了又一次转承:他不再拘囿于某种形式,广泛踏足多个体裁领域,叙事更加钟情于生命原态,展现出阿来对社会历史、世间万物认识的不断升华。

  《阿来论》将阿来的全部作品纳入研究范围,包括小说、诗歌、散文、剧本和其它著述,涵盖他所涉足的所有领域。对作家几十年的创作进行概括,前提必须是对作家所有作品及其创作年代、创作背景、文本特色、社会影响等,有着全方位的把握。于是王妍开始编排阿来作品完整总目,也有了《阿来论》的几组重要附录。作品完整总目和附录不仅考证、解决了阿来研究中一些具体而长期“存疑”的问题,补充了以往研究者并不掌握的若干事实和资料,还列出了部分早期作品全文,使本书具备了一定的权威性和很高的史料价值。

  王妍的书写得很流畅,这种“会写”不是源于某种技巧,并非由于胸中的锦绣,而是有赖于丰富的资料和缜密的思维。她的文笔灵动而酣畅,既有女性的敏锐,也有思考的凝重,不乏女性写作少有的刚毅之气。她在书写阿来的人物“腔调”时,除了学界反复提及的阿古顿巴(《阿古顿巴》)、“傻子”二少爷(《尘埃落定》)外,她聚焦于尔依(《行刑人尔依》)、达瑟(《达瑟与达戈》)、阿介(《云中记》)这些边缘人物、小人物的内心世界。“当阿来把达瑟的树屋和达戈的兽皮屋放在一起时,这个象征着趋向封闭的理性空间和极度扩张的欲望世界相互映衬,也揭示了癫狂时代中善与恶的合谋。”王妍如是说。

  王妍的评论不会预设生硬的理论架构再来为其填充思想,而是一向致力于从文学、生活和常识的点滴出发直抵人心的书写。她对作品和人物的精神阐释,总要指向对生命的思考,这也是她高度肯定阿来“把现实与梦想、憎恶与悲悯拧在一起,发掘自然生命的韧性与温度”的原因。阿来曾说:“我相信,文学更重要之点在人生况味,在人性的晦暗或明亮,在多变的尘世带给我们的强烈命运之感,在生命的坚韧与情感的深厚。”他愿意写出生命所经历的磨难、罪过、悲苦,更愿意写出经历过这一切之后的人性的温暖。《阿来论》正是紧紧扣住阿来的这份“温情”展开论述,所以读起来就像聆听一个真诚朋友娓娓道来,同样充满温情。

  王妍说,阿来的作品是以“匍匐在地、用心倾听的姿态”书写出来的,话里话外饱含着对作家深深的虔敬之意。这种虔敬,源自于她对文学、对人的命运、对生命和人性的虔敬。

  《阿来论》虽然是一部作家研究专著,但其能够引发的思考却是多侧面、多层次的,书中处处饱含着对人性、命运、文化和自然生态的自觉关注与论说。王妍视野宽阔,不仅将阿来置于中国文学的大格局中解读,还要从人类的视野思考阿来的创作与世界的各种联系。于是,阿来与切斯瓦夫·米沃什、约翰·缪尔、亨利·戴维·梭罗、奥尔多·利奥波德等自然主义作家隔空对话,《心灵假期》《草木的理想国:成都物候记》《河上柏影》与《被禁锢的头脑》《沙乡年鉴》《瓦尔登湖》遥相辉映,东西方作家在王妍的《阿来论》中互诉衷情,有了共同语言。

  王妍的《阿来论》写得很真诚,她的理性思考并不排斥她的艺术直觉和人文情怀,所以有“情感”、有“温度”,同时正如她自己希望的,还有一种“任凭内心生长,响起惊涛拍岸的轰鸣”之力量。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读长篇报告文学《我们像双翼神马》
~~~——《最后一任扶贫队长》读后
~~~——评《阿来论》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5版:草原号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红色基因的钢铁传承
时代大事件的具象化诉说
感性触摸与理性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