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存世量稀少,有“黄金有价钧无价”之说。著名书法家李铎在《咏钧瓷》中盛赞“洪炉幅透原泥身,釉色斑斓数宝钧。”青岛市博物馆收藏的这件北宋钧瓷鼓式洗便是钧瓷中的上品。鼓式洗口径23.8厘米、底径17.5厘米、高9.1厘米。器型直口、鼓式、浅弧壁。口外有2道弦纹,外壁口沿下和近底部饰有2周等距离乳钉纹,上周20个,下周18个。胎体厚而匀称,釉层肥润,通体内外施釉。外壁釉层肥厚呈玫瑰紫色,器内为天蓝色釉,有蚯蚓走泥纹及桔皮纹。洗平底,底釉敷涂褐色护胎釉,斑驳古拙与莹润釉光对比鲜明,3个兽面足托起洗的主体,底一侧清晰可见刻有“一”的字款,笔道遒劲,是典型宋代钧窑御用贡瓷的代表作品。
传世宋钧窑器底刻有“一”至“十”的其中一位数字,代表器物的大小。这件鼓式洗集多种釉色于一身,口沿、弦纹、乳钉以及器足转折处为酱紫色釉,内壁为天蓝色釉,上面有朦胧的曲线纹,外壁则呈现艳丽的玫瑰红,洗底釉色又是芝麻酱色,各种釉色相互交融,过渡十分自然,是窑变佳作。
钧瓷是宋代青瓷系创烧的窑变新品种,以坚实的胎质、古朴的造型、多姿多彩的窑变釉于宋徽宗年间被确定为专烧御用贡瓷。有专家表示,北宋钧瓷之所以存世稀少,是由于专做贡瓷,不惜工本,少量精品入宫使用,大量次品则打碎深埋不许流入民间所致。每件钧瓷都有编号。目前已知国内博物馆收藏的北宋钧窑鼓式洗不足15件。
宋人首开瓷器对于青铜器造型的设计,一改唐代瓷器向装饰繁缛的金银器模仿效果,展现了宋代文人追求清幽淡雅的理想之美。以钧窑器为例,出戟尊、鼓钉三足洗、海堂式花盆等,这些器形一方面实用性强,另一方面瓷器本身就是一件杰出的艺术品,釉色变化给人以极高的艺术享受。值得一提的是,这件鼓式洗曾经被农妇当作鸡食盆,上世纪60年代,青岛文物商店文管员张廷臣慧眼识珠,以较低的价格从农妇手中征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