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党放心、强国有我!”5月20日上午,呼和浩特市碧空如洗,敕勒川绿地小学腾飞路校区的操场上,少先队员们的铮铮誓言在操场上空久久回荡。“我们都是中国娃”内蒙古自治区迎“六一”升国旗主题活动正在这里进行。
活动中,天安门国旗班第一任班长、“国旗卫士”董立敢,携曾经在天安门广场高高飘扬的“特号国旗”,为同学们讲述国旗的神圣故事。4名解放军战士将国旗高高擎起,在全体学生头顶飘过,同学们高举双手争相触摸珍贵的国旗。
四年级4班的任奕廷同学说:“亲手触摸到曾经飘扬在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国旗,觉得非常激动。我今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为祖国增光添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内蒙古教育系统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强基固本、明德启智、同心共筑、以文化人,各项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加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升。
让教育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
5月13日,呼和浩特市召开了一场极不平常的大会——呼和浩特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会上提出,要让家长不为孩子入园发愁,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要让家长不为孩子入学“说情”,确保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要让孩子们不为“小升初”焦虑,切实解决“择校热”问题……为家长、为社会吃下了一颗颗关于教育公平的“定心丸”。
转变,一直在悄然发生着。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先后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学前教育资源得到多渠道供给,公办学前教育资源快速扩充,民办普惠性学前资源不断扩大。2021年,全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7.5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5.53%,入园难入园远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义务教育方面,通过实施校舍安全建设与安全改造工程、“全面改薄”等重大教育项目,自治区着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机会。2021年,内蒙古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通过国家督导评估,终获累累硕果。
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不再难。自治区不断根据人口增长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求新建、改建公办学校,扩大公办学校学位的有效供给,不断通过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供给,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同时,全区各地不断简化随迁子女招生政策,让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入学更省心省事。2021年,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阿拉善盟等6个盟市随迁子女全部在公办学校入学,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入学率达到100%,包头市、通辽市、乌海市等地达到95%以上。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等困难群体上学不再愁。自治区不断完善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2021年,内蒙古共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各类学生资助资金35.55亿元,惠及学生406.8万人次。同时,特殊教育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旗县(市、区)设置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的目标。
让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更多学生
每周平均输送7节优质课堂到分校,以“菜单”的方式针对性满足分校所需资源——自2019年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巴彦淖尔市分校挂牌成立以来,■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这种同频互动课堂在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呼和浩特市的总校与位于巴彦淖尔市的分校间已成常态。
“通过同频互动等形式,总校指导分校教师教学与教研、辅导学生学习,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让巴彦淖尔市的孩子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巴彦淖尔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欣慰地说。
2021年起,依托同频互动平台,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又开始承担实施自治区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专递课堂的“三个课堂”建设。今年疫情期间,学校通过“三个课堂”开展了面向全区高三学子的高考备考专题讲座、面向初三学子的中考冲刺备考讲座等系列名师线上公益直播讲座,观看人数达10万人次,反响强烈。
以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为代表的数字校园网络建设,正是自治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教育公平,直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自治区加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全区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9%,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率达到98%。以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共享的同频互动课堂已在2341所中小学校(教学点)全面应用。开通全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平台“优课在线”,建设优质教学资源,满足学生随时学、反复学需求,并协调内蒙古广电有线开通电视直播频道和电视教育专区,保证边境牧区学生通过电视收看教学资源,为城乡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奠定基础。
教师是立教之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015年以来,自治区先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政策支撑。自治区还通过实施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实施农村牧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公费师资培养计划、优秀教师专项培养计划等工程,进一步提高教师能力水平。
下一步,自治区将着力优化教育布局、促进公平、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优化城乡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学位紧缺城镇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增加公办义务教育学位供给,扩大优质公办义务教育资源,增强城镇公共教育服务保障能力,以提升均衡化水平为主线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让教育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月25日上午,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机械轰鸣、挖掘机穿梭,内蒙古大学草原家畜种质创新与繁育基地项目开工。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胡薇参加了培土奠基仪式,她介绍:“项目建成后,将发挥国家重点实验室作用,发挥内蒙古大学学科优势特色,开展草原家畜种质资源与繁育领域的原始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着力解决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优质牛羊种源受制于国际种业巨头这一‘卡脖子’难题,支撑草原生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现在月薪近7000元,自从工作后,家庭经济状况明显好转,父亲的病也因得到及时治疗有所好转了。”赤峰北方电力职业技术学校2020届毕业生韩志永的家庭是低保户,父亲常年体弱多病。毕业后他顺利被校企合作企业聘用,实现了“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美好愿望。
党的十八大以来,自治区高等教育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提升服务经济发展的水平。2017年,内蒙古大学省部共建草原家畜生殖调控与繁育国家重点实验室获批,实现了自治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启动实施“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深入推进;全区有依托高校建设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260个;职业教育平均每年为社会培养近12万名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训22万名城乡劳动力。
聚焦自治区重点产业链,我区不断加大对高校专业布局优化调整力度,提升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021年,全区高等学校新增258个专业布点,撤销206个。
“下一步,自治区将继续以服务国家和自治区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紧扣自治区重点产业链安排部署教育链,深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体系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学科专业常态化监测机制,做好学科专业动态调整和布局优化,不断提升高等教育服务自治区重点产业转型升级能力。”自治区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伴随着教育优先发展的脚步,必将有更多的人通过受教育改变命运、实现美好愿望、拥抱更加光明灿烂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