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练就“火眼金睛”

张伟正在查验车辆VIN码,以识别机动车身份信息。 本报记者 安寅东 摄
  □本报记者  安寅东

  一本驾照、一个车牌拿在手里,看一下、摸一下,就基本能辨认出真假。有这“绝技”的是自治区公安厅交通管理局高速公路一支队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张伟,他是全区涉车犯罪查缉领域出了名的“火眼金睛”。

  13年路面执法,张伟记不清自己查获了多少违法车辆,但是由他勘查处理、查处的交通事故或违法案件无一起被重新认定、申诉、纠错,没有一起引发群众投诉和上访。

  为何要练就“火眼金睛”?这要从2004年的一次夜查行动说起。“扣留的驾驶证和行驶证无人认领,和自己的证件进行对比,才发现扣留的证件全是假的。”张伟说,假牌、假证不仅损害他人利益,更严重影响正常交通管理秩序。从此他暗下决心,以后绝不让这类涉车犯罪行为从自己眼皮子底下溜走。

  ■下转第3版  ■上接第1版

  “火眼金睛”如何练就?“别无他法,就是勤学。为了还原显现认定机动车的原始身份,我自费购买化学试剂,冒着安全风险进行实验。”张伟告诉记者。基层交警工作辛苦,但只要有空,他就会刻苦钻研,听讲座、啃书本、问专家、去车辆修理厂熟悉车型……经过自学和不断总结,历时2年,他总结出了假牌、假证、假车识别的“十看十问十比对三控制”工作法,并在全区推广使用。

  随后的几年,张伟带领同事查获大量假牌、假证、走私盗抢车辆,顺带查获大量违禁物品和部分在逃人员,获得公安部“全国涉牌涉证专项整治全国成绩突出个人”通报表彰。他主持研发的“打击涉车犯罪的技战法”,在全国范围应用并取得优异的实战成绩,获得公安部“全国第四届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近日,他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称号。

  针对涉车犯罪中车辆类型繁多、痕迹比对复杂的问题,张伟带领团队一年内十余次前往北京寻找科技支撑,最终历时2年研发出“机动车DNA单兵作战终端”操作系统,为一线实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目前,全国已有6万余名民警注册使用。

  从警19年来,张伟专注于公安技术研究,带领团队进行警务技术科研,并在各地进行教学和技术推广。“父亲告诉我,无论做什么工作,一定要保持‘匠心’,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他说,“我之所以能够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是深受当农机工程师父亲的影响。当了警务实战教官后,我彻底明白了当年父亲对学徒要求严苛的良苦用心。”

  “警察一定要学会保护自己,连自己都保护不好,还怎么保护人民群众?”从2010年开始,张伟每年都会作为教官给全区新招录公安民警授课。

  如何教授学生安全执法、规范执法?张伟摸索出了实训体验、互动为主、以学员为中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发了嫌疑车辆痕迹发现与认定、安全防护实战、交通应急处置ICS、基本防卫能力等11门课程。2015年,张伟被公安部聘为警务实战教官。截至目前,他为全国各地公安民警授课600余次、4800余课时。

  持“匠心”方能见初心,让辖区群众安全感不断增强,让并肩作战的战友出警时全身而返,是张伟的梦想和追求。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国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
钱江潮涌逐浪高
知行合一的中国力量
端午假期如何做好疫情防控?“菜篮子”怎样保障?权威部门回应
以和为贵的中国精神
为民解难见证初心不改
“匠心”练就“火眼金睛”
家门口也有诗和远方
本报职业道德监督热线:0471-6635350或0471-6659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