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洞见】

别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

  ◎李瑛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基层地方在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的同时,还提出了过程导向。

  结果与过程,本该相辅相成。但一些地方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滋生出“唯过程”的虚风,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实际上做歪了、做空了,浪费社会资源,影响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比如某地为完成上级考核任务,有的项目还未设计和立项就上报为开工项目,政企热热闹闹地在开工仪式上“签约”,仪式结束后就不了了之。有的项目甚至反复“签约”,反复“开工”。仪式很隆重,数字也很好看,但不少项目签约后就杳无音信。

  一些基层干部之所以乐于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有的部门过于强调和看重过程,就容易滋生形式主义,导致目标和手段错位。另一方面,个别基层干部政绩观错位,错误地认为工作成绩不是干出来的,而是靠着经验材料打磨出来的。此外,也暴露了极少数干部工作作风急功近利、不严不实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而成于苦干实干。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史,就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奋斗史。无实干,难兴邦。任何工作“做过了”只是第一步,要把这项工作“做成了”,让群众满意,后面也许还有九十九步的路要走,还有许多“硬骨头”需要一个一个地去啃。当前,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不能让群众满意,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干部在为民服务的时候,缺少苦干实干精神,蜻蜓点水、点到为止。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做过了”不等于“做成了”,这不仅涉及到干部的政绩观问题,也涉及到群众能否得到实惠的现实问题,不论是结果导向,还是过程导向,都要以发展实绩和成效为准绳,都要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来衡量,容不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文件
   第05版:评论
   第06版:出彩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以更优创新生态打造硬核竞争力
礼人者则人礼之
再上新台阶
穷则变, 变则通,通则久
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慢不得
别把“做过了”当成“做成了”
“随手拍”切莫“随便发”
用心系人民的文艺书写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