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机遇

  【核心提示】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各地区市场运行遵循经济规律的程度会更高,要素向投入回报更好的地方流动、产业向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聚集的态势将会愈加明显,区域经济或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强者更强”的发展格局

  ●应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坚持强化优势与补齐短板并重,实施有力举措,着力提升要素吸引力,激发内生驱动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努力形成包容宽松、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杜勇锋

  4月10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提出一系列务实举措,旨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意见》的实施,将有效推动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我国市场由“大”变“强”,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内蒙古要抓住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新机遇,在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基础上,实施有力举措,着力提升要素吸引力,激发内生驱动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重塑区域经济格局

  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各地区市场运行遵循经济规律的程度会更高,要素向投入回报更好的地方流动、产业向综合成本更低的地方聚集的态势将会愈加明显,区域经济或在一定时期内呈现“强者更强”的发展格局。

  区域竞争优势内涵改变,政策优惠地区优势趋弱。随着《意见》的贯彻落实,各地区将不再出台和执行有悖于全国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和规则的优惠政策,区域竞争优势中的政策优势将逐渐淡化,区域间的经济角逐将更加依赖营商环境、产业基础、要素支撑、区位条件、资源储备利用等因素。这对于部分把特殊优惠政策作为重要竞争优势的欠发达地区来说,将会造成较大影响。

  要素流动更加畅通高效,发达地区“洼地”效应强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但主要集中在商品市场领域,要素市场化改革步伐相对缓慢,要素市场分割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如社保还没有完全实现全国范围互通互认,阻碍了劳动力在区域间特别是省际间自由流动。《意见》的贯彻落实,将加快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进一步完善统一要素资源市场,区域间要素流动将更加畅通高效,要素集聚能力较强的经济发达地区汇集要素的“洼地”效应会进一步强化。

  产业集约集聚加快发展,区域产业分工更加明晰。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推进,地方保护、市场分割、行业垄断将被逐渐打破,产业配套优势、要素成本优势、交易成本优势等转化为综合成本优势的趋势增强,各类产业将加快向综合成本低、效率效益高的优势地区集聚,全国范围内将形成若干产业链集群,区域产业竞争随之表现为各地区之间产业链集群的竞争,区域间产业分工也将更加明晰,重复建设和产业同质化问题将趋于缓解。

  有效释放居民消费需求,城乡区域差距有望缩小。国家将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依托,围绕内外贸一体化、线上线下融合、城乡区域协调等重点领域,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畅通国内大循环,着力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生产、物流成本将明显下降,商品流通更加顺畅,同时服务业改革进一步深化,信息、住房、培训、医疗、养老等服务领域有效供给增加,这将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扩容提质,特别是对于消费水平不高的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来说,效果将更加明显。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从要素角度看,随着统一要素市场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区域性股权市场和全国性证券市场板块间的合作衔接更加紧密,各地区技术交易市场连接更加紧密,将有效提升优势领域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集聚能力和使用效率。但同时,由于营商环境不优、产业层次不高、创新生态不完善等问题,我区对要素特别是高端要素的吸引能力不强等状况短期内难有明显改观,与经济发达地区在吸引、留存和使用要素方面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从产业角度看,我区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既有资源优势,也在技术装备、工艺路线上具有后发优势。随着区域产业壁垒逐渐破除,我区这些传统优势产业在综合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将得以强化,发展空间有望得到不同程度的拓展。特别是《意见》提出“在有效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结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有序推进全国能源市场建设”,将促进我区能源特别是新能源产业发展,加快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绿色转型步伐。但对于一些在要素支撑、产业基础、消费市场等方面不占优势的制造业、特别是终端消费品制造业来说,我区的产业吸引力和集聚能力将会下降。

  从生态角度看,《意见》提出要“培育发展全国统一的生态环境市场”,国家将依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用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建立初始分配、有偿使用、市场交易、纠纷解决、配套服务等制度。我区森林面积4.08亿亩、人工林面积9900万亩、森林蓄积量16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三、第五位,具有丰富的碳汇资源。国家培育全国统一生态环境市场、推进碳排放交易,有利于我区的碳汇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从消费角度看,随着全国统一的商品和服务市场不断健全,商品质量体系、标准和计量体系将更加完善,市场监管水平进一步提升,消费环境趋于优化,商品和服务有效供给增加,消费成本下降,将提升我区居民消费意愿,居民消费需求会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但由于终端消费品生产主要处于区外的市场格局仍将持续,我区消费外流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观。

  坚持强化优势与补齐短板并重,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我区应主动抢抓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围绕“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建设,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坚持强化优势与补齐短板并重,实施有力举措,着力提升要素吸引力,激发内生驱动力,提高区域竞争力,增强发展新动力,努力形成包容宽松、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打好“组合拳”,以优化环境提升要素吸引力。坚持立破并举、多向施策,加快形成包容宽松、公平透明的发展环境。一是深入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内蒙古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扎实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通过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清理全区各级人民政府及部门制定的涉及市场主体活动的地方规章、规范性文件、以“一事一议”形式确定的具体政策,对不符合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精神的予以废止,为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打好基础。三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和市场信息交互渠道,增强市场主体创新主动性和交易便利性。四是建立公平竞争审查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保障机制,推动产业政策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

  走好“转型路”,以创新引领激发内生驱动力。强化技术创新引领作用,支持和鼓励前沿科技在应用领域渗透,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快我区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一是深入推进“科技兴蒙”行动,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以稀土、材料化学、生物化学、食品等优势领域为核心加快形成要素集聚的“科技洼地”。二是创新市场交易模式,升级商品交易市场体系,利用区块链、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助力畅通高效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呼包鄂乌及周边地区的现代消费中心,打造内蒙古中部高标准市场集群。三是建设现代流通网络,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第三方物流企业科技创新及应用,形成商贸流通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四是培育发展数字产业集群,加快形成算力输出、资源调配、要素交易、信息消费、人才培养、智能制造等全产业链体系,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练好“基本功”,以强化优势提高区域竞争力。围绕“两个基地”建设,培育良好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优势产业扩大优势。一是抓住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的重大机遇,以“两个率先”“两个超过”为目标,大力推动技术、工艺、系统、装备、材料、平台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二是积极推进电源侧储能发展,建设“风光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三是实施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和品牌质量提升行动,构建生物制药、稀土、有色金属、现代煤化工、风电装备、光伏装备、奶业、肉羊、肉牛、马铃薯、羊绒、文化旅游、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链,实施好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加快推动产业链现代化。

  下好“先手棋”,以先行先试增强发展新动力。依托我区先行先试的改革措施,对接统一大市场建设要求,积极探索发展新路径,为发展赢得先机,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内蒙古经验”。一是探索建立可持续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上,依托内蒙古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碳汇交易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助力实现“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二是创新同俄蒙合作机制,构建灵活务实的、与对外贸易政策相连接的产业政策响应机制,精准评估国际局势变化引发的部分产品市场空白情况,出台定向支持政策,推动我区优势产业产品走向国际市场,提升全球市场份额。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特刊
   第05版:论道
   第06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家园
   第07版:区域新闻
   第08版:国内国际新闻
把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新机遇
“五个必由之路” 就是成功之路
不断巩固和加强各民族大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