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民区

党建赋能 乡村振兴一路“杏”福

  □本报融媒体记者  王雅静  通讯员  李珍

  “王主任,我们家种的小白杏花落得早,结的果实挂不住枝,口感也大不如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王主任,从浇水、施肥、防治病虫害、授粉,我都是严格按照科技特派员教授的方法去做的,你看,今年的杏又大又饱满……”

  呼和浩特市回民区东乌素图村开展的“党建+科技政策进基层”“基层点单、专家上门”活动吸引了大批村民。作为回民区科技特派团团长的王斌一边给村民讲授大杏的修剪和管理技术,一边看着挂满枝头的杏果,笑得合不拢嘴。

  回民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优越的土壤条件和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红杏的自然生长。近年来,回民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举旗定向作用,以“党建强、乡村兴、群众富”为目标,把“大杏”作为推动乡村振兴、村民致富的产业来抓,打造群众“看得着摸得着”的“田园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全面“嵌入”乡村振兴。

  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回民区把乡村振兴作为试金石,以村“两委”班子换届为契机,大力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建强班子带头人队伍、选优培养优化党员结构、精准选派13名优秀党员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组织开展乡村振兴“擂台比武”、加强村“两委”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推行“3+X”模式,高标准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现党建、政务、服务网络“多网合一”、吸收16名符合入党条件、富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年轻人才加入党组织、公开招考聘用38名35岁以下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对该区240余名镇村干部开展“素质能力提升”培训……通过搭建区域化大党建平台、设置党员进驻网格、开展特色党员活动等一系列举措,鼓励、支持、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成功打造“一村一品”党建工程,形成了乡村大党建格局,切实增强了村级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组织保障。

  发展的视野更开阔了、路子更宽了,回民区牢牢抓住党组织这个基层治理的“牛鼻子”,通过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等经营主体党组织和职能部门党组织深度融合,将各类组织和农户群体连接起来,先后打造了攸攸板镇党建引领生态文旅休闲特色产业发展共同体、东乌素图村党建引领林果经济产业发展共同体、一间房村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文教振兴产业共同体和段家窑村党建引领文旅休闲和采摘观光产业发展共同体等各类产业共同体,助力发展田园经济、庭院经济,激活农村发展新动力。该区19个村(居)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50万元以上达到14个,收入最高达到800万元,每年接待游客近100万人次,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架构,实现了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经济大合唱”,推动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为了凝聚党员致富带头人的“红色力量”,今年以来,回民区还通过实施“党建+科技”,精准选派11名科技特派员到5个村与种植户一对一开展结对帮扶,用“基层点单、专家上门”等形式,邀请相关专家到村开展精准培训与实地指导,切实解决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全年计划举办面向农民的专题培训5期,培训100人次,开展现场技术指导不少于200人次,将科技延伸到田间地头。

  “我是靠着农业技术培训走上致富道路的脱贫户。”说起“党建+科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东乌素图村村民付存保激动地说,“每次科技特派员来,都手把手地教我们果农修枝养护,一对一地帮助解决种植中的难点、痛点,特别是在防冻减灾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实用管用的指导。”

  党员致富带头人“带着群众干”,“科技特派员”扎根乡村“做给群众看”,激发了回民区乡村人才的长处,凸显了党群共富的好处,实现了“雁阵齐飞”。

  党旗红,杏林绿。下一步,回民区将以“生态观光、民俗旅游、产业振兴”为目标,抓党建、兴产业、助发展、美乡村,在加大“大杏”种植的同时,以杏园综合体为核心,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以党建促发展,加速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村民铺筑一条绿色富民的“杏”福之路。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影像力
   第06版:社会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国内国际新闻
【云集】
党建赋能 乡村振兴一路“杏”福
【云听】
乌兰牧骑排演忙
“金点子”铺出“新路子”
陈刚:绝不能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