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昆都仑区

村民点题“下菜单” 科技服务送地头

专家在田间为农民解惑。
  □本报融媒体记者  吕学先

  昆都仑区融媒体中心  雷媛媛

  层层绿浪一望无际,青山远黛相映成趣。盛夏,走进风光醉人的卜尔汉图镇,1.8万亩玉米田迎来拔节期。

  “高温天气玉米苗如何预防红蜘蛛?”“蹲苗期和拔节期哪个阶段追肥最科学?”近日,昆都仑区科技局收到了来自卜尔汉图镇村民有关玉米种植的农技指导“点单”,便迅速从包头市科普专家团中匹配专家,一场以蓝天为顶,绿意为底的“田间课堂”在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二村的玉米田里展开。

  “乡亲们,这就是叶耳,从下往上数叶耳达到八九片就到了玉米的拔节期,此时就该追肥了……”包头市农牧科学技术研究所粮食中心的专家其日格站在田埂上对村民提出的问题逐一讲解。

  村民史秀丽感慨地说:“太及时了,这几天我家的玉米叶子有点泛黄,正愁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呢。”

  “可不是,咱以前都是按老经验种植玉米,一到蹲苗期就追肥。现在俺可知道了,蹲苗的时候养根,拔节的时候才是长个儿哩。”一旁的村民周三黑接茬说道。

  以科技服务为抓手,充分发挥包头市科普专家团里的市科技工作者及其团队的技术资源等优势,开展“点单式”科技服务,是近年来昆都仑区在助力乡村振兴方面探索出的新模式。昆都仑区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袁子燕介绍,目前,昆都仑区与包头市科学技术协会共享包头市科普专家团里的600余名科普专家,此外,昆都仑区还拥有驻区科技特派员46名,“去年至今,我们围绕农民的点单进行派单,全力开展农技指导、病虫害防治、心理健康咨询等科技下乡活动,已开展各类活动50余场。”

  异形齿轮、小球旅行、高斯旋律……在距离“田间课堂”500米左右的乌兰计二村村委会中心广场,从科技大篷车上搬下来的一些新奇的小玩意儿吸引着村民。村民秦怀智正对一台名为“走进科学家”的仪器跃跃欲试。

  “来!把手按到这个手印上来。”包头市科学技术协会的科普志愿者辛剑南上前做了示范。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有关科学家袁隆平的介绍和视频从屏幕中缓缓播出。

  “我认识他,咱们吃的大米就是他种出来的。”五六名村民好奇地围了上来……

  “科普大篷车是流动的微型科技馆。”辛剑南告诉记者,近年来,包头市的科普大篷车紧跟各旗县区科技下乡的脚步,深入农村牧区、田间地头宣传普及科学知识。大篷车的车轮走到哪里,科普的种子便播撒在哪里。“下一站都预约好喽!”辛剑南手中拿着的预约记录显示,卜尔汉图镇乌兰计三村的预约已赫然在列。

  提起科技助力乡村振兴,昆都仑区科技局党组成员蔡俊新感觉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蔡俊新介绍,近两年,昆都仑区持续强化农村牧区科普信息员队伍建设,目前卜尔汉图镇、昆北办事处、昆河镇共有科普信息员1925人。“别小看这些科普信息员,他们可是我们在农村牧区进行科普宣传的排头兵呢。哪次科技下乡都少不了他们全程的宣传推广。”蔡俊新向记者展示手机后台上的科普信息员排行榜。数据显示,排行榜首的农村牧区科普信息员目前已经累计进行科普宣传15000余次。蔡俊新说:“他们就像最细最密的触角,推动科普悄然无声地走进村民生产生活中。”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云上103
   第05版:社会
   第06版:广告
   第07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8版:锡林郭勒
村民点题“下菜单” 科技服务送地头
【云集】
【云听】
多姿多彩文化墙
扎赉特旗 稻鱼共生 一田双收
阿拉善高新区 增容提质 让娃娃共享优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