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国青铜壶】 齐伐燕史壶

  □程磊磊

  藏品: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

  年代:战国。

  质地:青铜。

  规格:高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圈足径13.8厘米,总重6250克。

  特点:铜壶由器身和肩与腹上的网套组成。器身作侈口,长颈,圆腹,圈足。壶口外敞,颈较高,腹圆鼓,下腹内收,平底,座圆型,壶肩、腹部焊接纵横有致的花枝,花枝上焊接花朵,花朵上由5个花瓣和花蕊组成,花瓣纹饰细如发丝,共为576朵盛开的桃花。上腹花朵上焊接有金银错铜圈,圈的四围焊接对衬4只铺首,铺首双角根部正中镶嵌1颗圆珠,弯曲的角梢铸成龙头,龙张口,口含舌,唇两边露出两对小牙,尖小如针尖。腹部焊接4只金银错虎状把手,上端连铜圈,下端连花朵,与铺首交错排列。虎身体弯曲,头向下,口大张,前后足分开,爪子抓着圆柱。

  网套由96条卷曲的龙和576枚梅花钉交错套扣而成。网罩中间有错金云纹铜箍,箍上有相间兽首衔环和倒垂的浮雕兽各4个,衔环与立兽上有错金银纹饰。壶颈和圈足上、网套下面的肩与腹部,分别饰错金银斜方格云纹。壶座圆形,平面有镂空圆形对衬图案。壶颈、壶座施以金银片、金银丝组成几何纹图案。

  文中铜壶不仅显示了当时铸造技术上的高超成就,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的铭文。壶上共有3处铭文:一处位于壶足部内侧,共4个字,无法辨认;一处位于口沿内,共11个字,大意是说这件器物的序号、造器工匠为它定的名字以及它的容量。经实测,铜壶容积3020毫升,即燕国的“一殻五升”。这条铭文的释读,对战国时期燕国度量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第三处铭文在圈足外侧,共29字,是战国时期齐国文字,这段铭文记录了齐国伐燕国的史实。

  渊源: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又名陈璋圆壶,为战国中期的容酒器,1982年出土于江苏省盱眙县穆店乡马湖村南窑庄。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品。

  据史料记载,齐宣王五年(公元前315年),燕国太子平和将军市被发动兵变攻打丞相子之。子之成功地进行了反政变。燕国内乱,齐国将军陈璋攻下燕都,“毁其宗庙,迁其重器”。“重器”其中一件便是燕国宫廷里的器具——错金银镶嵌丝网套铜壶,陈璋命人在铜壶上刻下他攻打燕国的记事铭文。此事在《史记·燕召公世家》《战国策》都有记载。

  错金银工艺是中国古代金属装饰的精工技法之一,源自中国青铜时代的一项精细工艺。战国时期,错金银青铜器甚为流行,几乎各国制造的寿铜礼器、生活器、兵器等都使用了这种工艺。其制作方法为镶嵌装饰法,工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槽,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根据纹样錾刻浅槽,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到严丝合缝。

  点评:陈璋圆壶是唯一一件集先秦金属工艺之大成于一身、反映重大历史事件、体现当时铸造工艺最高水平的现存青铜器,堪称国之瑰宝。

  藏所:南京博物院。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专题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生态环保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国内新闻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云上103
   第11版:读图
   第12版:收藏
天下第一剑 【越王勾践剑】
皇帝专用杯 【金瓯永固杯】
天下第一轿 【豪华万工轿】
【战国青铜壶】 齐伐燕史壶
最早鸟形尊 【后妇好鸮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