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呼和浩特市赛罕区立足自身实际,突破发展瓶颈,培育优势产业,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种好“菜园子”,托稳“菜篮子”
赛罕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打造呼和浩特果蔬产业新高地,以产业带动就业,培育了万鑫、健芯、硕丰等农牧业龙头企业35家、规模化种植基地45个、家庭农牧场479家,推动了都市型农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赛罕区地产菜上市量占全市一半以上,成为支撑首府“菜篮子”的主要力量。
在赛罕区根堡村,一排排蔬菜大棚首尾相接、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间,大棚里的蔬菜长势喜人,有黄瓜、西红柿、小番茄、西葫芦、龙椒、尖椒、茄子、萝卜、芹菜、菜花、娃娃菜等。村民正在把刚刚采摘好的新鲜蔬菜打包装车,然后运往东瓦窑、美通等批发市场及各大型超市。
“现在种菜赶上好政策,合作社越办越红火,社员们收入也越来越丰厚。”呼和浩特市绿联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陈俊英笑着对记者说。
自打合作社成立,市里科技特派员常常上门指导,从良种选取、配方施肥到嫁接技术、病虫防治,蔬菜种植每一个环节专家都实地指导。
“绿联” 已成为呼和浩特市果蔬产品中的明星商标,年产量达1800余吨,由于品种好、口感佳、天然绿色,来收购的商客往往需要提前预定,带动周边农户创收增收,合作社社员们种菜积极性也越来越高。
赛罕区根堡村以蔬菜大棚种植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采取“党建+合作社+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试验示范、以点带面,全村现有蔬菜大棚1150个,平均每个大棚年收入2万元左右。
村里还打造了几十个集试验示范、培训教育、休闲观光、采摘体验于一体的农业种植采摘园,带动周边农家乐、乡村游发展。
建设优质奶源基地,助力奶业全产业链发展
赛罕区按照呼和浩特市委提出培育“六大产业集群”重要战略部署,找准发展定位,布局优势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奶业振兴,培育了优然万头奶牛牧场、盛健20万只奶山羊养殖示范区等,助力呼和浩特市“从一棵草到一杯奶”全产业链发展。
目前,盛健在赛罕区建成规模标准化奶山羊养殖牧场,同步配备自动喂料系统、全混合日粮配制与饲喂、排泄物清运与综合利用、环境控制等机械设备,实现了从零散养殖、家庭养殖到规模化、智能化、集约化养殖模式的转变。
位于金河镇的优然牧场不断探索奶业发展新模式,持续推进优质奶源基地建设,从国外引进优质荷斯坦奶牛5000头,年底将新增存栏1万头,届时每年可提供优质鲜奶6万吨,年均销售收入约2.6亿元,产值约4.3亿元,带动就业174人和周边地区2.3万亩青贮玉米种植,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扶持农村电商发展,农户不出家门把钱赚
赛罕区立足本地特色资源,积极扶持农村电商发展,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借助高效便捷的销售渠道推动农产品销售,改变了以往农特产品“销售难”的局面,真正实现农户不出家门把钱赚。
在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正北方云仓电商物流中心,草原红太阳、天美华乳、塞北粮仓、兆丰面业、蒙牛、阴山优麦、康新牧场等自治区“名优特新”农副产品正分货、装箱、打包、贴快递,每道工序都井井有条,准备运往全国各地。
“公司最早是利用废旧场地改造而来的,成立后,培训、锻炼了本村年轻人,雇用村民近百人,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就业。现在日出单量达数万件。”创业大学生高宇对记者说。
几年时间,正北方云仓业务迅猛发展,逐渐建起了5000平方米的仓库空间,每月达30万单以上包裹从正北方云仓发往全国各地,最高单量达每天6万单,合作平台包括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小店、快手星选、甩甩宝宝等。
美丽乡村,产业为基。赛罕区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兴产业、促就业,推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迈上新台阶,让脱贫成果不断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