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黑石沟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典型遗存

小黑石沟遗址。 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
战国时期墓葬出土器物。
红陶豆。
三联罐。
夔龙纹环耳鬲。
瓜棱罐。
  小黑石沟遗址位于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东南台地上,属于典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遗址包括居住遗址和墓群两部分,其中小黑石沟墓群在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

  小村庄发现大宝藏

  金秋时节,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小黑石沟村,勤劳的农民在庄稼地忙着收割,处处透着丰收的喜悦。小黑石沟村,原本一个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却在1975年的考古调查中意外走红。当时,考古人员在村民家中发现了一些青铜器,随即进行征集,并将这些器物仔细保护起来。1980年,考古人员再一次来到小黑石沟村,在一座中型石椁墓清理出十几件青铜器,考古人员敏锐地感觉到,这里不仅仅是一座墓葬那么简单。1985年,因村民取土而坍塌露出一座石椁墓,几百件青铜器重见天日。随即,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现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申请主动发掘,考古人员塔拉也兴奋不已,他知道,在这里一定会有更多发现和收获。

  内蒙古博物院研究员塔拉立即带队进入小村庄对该墓进行了进一步的发掘。“因为是在小黑石沟村发现的遗址,所以取名小黑石沟遗址。从1985年的第一次发掘到1998年,我们对该遗址进行了4次发掘,期间在遗址处举办了全区考古培训班。”塔拉介绍说,4次发掘共计发掘面积2300多平方米,清理了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的房址、灰沟、灰坑、窖穴、祭祀坑、墓葬等320多处;出土的青铜器包括礼器、容器、武器、车马具、工具、装饰品,还有少量金饰件;出土的鬲、罐、豆的比例较多,还有盆、钵、鼎器物和石制器,陶器的使用反映了当时的生业。

  据了解,遗址位于小黑石沟村东南台地之上,东、西均为南北向冲沟,向西大约一公里处是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的老哈河。

  老哈河,是我国第七大河流之一辽河的发源地。老哈河由无数条小溪汇集成河,迤逶曲折,千回百转,“老哈河哺育了古代先民,孕育着人类文明。自古到今,老哈河承载着无尽的历史积淀。”塔拉这样介绍。

  农业支持下的“定居文化”

  小黑石沟遗址包括居住遗址和墓群两部分,其中小黑石沟墓群在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黑石沟遗址内的房址均为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半地穴式,保存状况较差,多被灰坑和墓葬打破,门道多被破坏,方向不详,建造方式基本一致。有的房址内可见残存的居住面,上有圆形或瓢形灶。部分房址残存柱洞。房址出土有陶器、石器、骨器等。灰坑以圆形袋状居多,圆形直筒状、椭圆形袋状或筒状次之,方形、长方形较少。坑壁、坑底多加工粗糙。灰坑可分为乱葬坑、祭祀坑、窖穴或垃圾坑几种,出土有陶器、骨器、石器、铜器等。

  小黑石沟墓群年代分为两个时期,其中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相当于中原西周至春秋中期)墓葬72座,战国时期墓葬8座。墓葬形制略有差异,以土坑竖穴石棺葬居多,竖穴土坑墓次之,大型石椁墓最少。葬式有侧身直肢、仰身直肢、俯身直肢和侧身屈肢葬。其中侧身直肢葬数量最多,其次为仰身直肢葬。均为单人葬,未发现合葬墓。墓向大多为北向、南向。随葬品以青铜器为主,有少量的石器、骨器、蚌饰、极少的金器,夏家店上层文化时期墓葬基本不见陶器随葬,战国墓葬可见仿铜陶礼器及单耳罐、铜带钩等。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盖之庸表示,根据小黑石沟遗址出土的遗迹、遗物分析,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包含有兴隆洼、赵宝沟、红山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及较晚的战国时期的遗存,但主体系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存。

  塔拉认为,小黑石沟遗址是高等级墓葬群,属于典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是处于农业支持下的定居文化。

  据了解,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中国重要文化遗址之一。一般认为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年代在距今3000~2600年阶段。

  “农牧交融”的考古遗存

  2014年,由当时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赤峰市宁城县博物馆编著的《小黑石沟考古发掘报告》中介绍,根据对出土的礼器、武器、陶器的考古学研究,小黑石沟遗址可分为三个历史时期:第一期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第二期为春秋中期至战国中期;第三期为战国晚期。在这三个阶段的约600年中,该地区居住着一个强大的部落,结合历史文献考证这个部落应当是东胡部落集团的一部分。

  盖之庸认为,东胡部落集团的一部分居民们,分布在小黑石沟地区。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为定居农业与牧业、渔猎业并存。他们有发达的手工业和青铜冶炼业,使用着战车和青铜短剑,从西周晚期到战国晚期他们一直在此地区活动。

  盖之庸告诉记者,以小黑石沟遗址所代表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反映了在草原青铜文化发展中多元文化碰撞和发展的历史。《小黑石沟考古发掘报告》一书,用考古学的方法揭示了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文明的进程。

  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边疆考古研究院院长魏坚介绍,西周时期,燕山北麓到西辽河一带活跃着以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代表的部落。魏坚在《中国北方农牧交融与畜牧业起源发展进程的思考》中提到,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文化层大多堆积较薄,遗迹分布较为稀疏,但从目前的发掘资料来看,应当处于相对的定居状态,并具有农业因素。从夏家店上层文化多个遗址中出土的动物骨骼来看,能确定为家畜的有猪、狗、羊、牛和马。值得注意的是,小黑石沟的墓葬中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马具,这表明日常生活中对马的使用较为普遍,这一情况也从侧面证明了畜牧业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另外,马的出现也可能代表了一定的流动性。

  魏坚介绍,从夏家店下层文化到魏营子文化再到夏家店上层文化,生业形态经历了农业经济为主、存在畜牧业因素——农业经济逐渐缩减、畜牧业因素增加——畜牧业经济主导、仍存在农业因素的连续发展过程。

  塔拉认为,小黑石沟遗址反映了当时畜牧业不断增强,它处于农业转向畜牧业的过渡阶段。

  多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

  青铜是世界冶金铸造史上最早的合金,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体系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在小黑石沟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当为青铜器,出土的青铜器种类齐全,代表了中国古代北方长城地带草原青铜文明的较高水平。

  那么,小黑石沟遗址发现的大量青铜器说明了什么?塔拉这样认为:小黑石沟遗址是典型的夏家店上层文化,在夏家店上层文化中发现的刻文骨板、岩画、金文资料结合在一起,可以肯定在整个西周时期,北方草原各族曾广泛使用车马,不仅用于狩猎,而且用于战争。在小黑石沟遗址当中的同一墓葬能同时出现同一时期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和代表中原文化、东北地区的青铜器,说明了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碰撞交流、走向融合。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连吉林介绍,小黑石沟墓群是中国北方地区青铜时代至早期铁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要发现。其出土器物丰富、品类多样、组合明显、风格突出,为研究辽河上游乃至北方地区青铜时代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民族关系、生业水平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小黑石沟遗址所在区域,“自古以来就是沟通东北与关内的入塞三道东北道之要冲,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小黑石沟墓葬内中原青铜礼器与北方系青铜器共存的现象,以及出土的大量文化因素交融类器物,正是当时民族融合的生动写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有力的历史依据。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郭伟伟)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专题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第08版:乌海·海南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小黑石沟遗址:夏家店上层文化典型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