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内蒙古能源集团重组成立整整一年。
作为大型国企,在其重组成立一年来,依托内蒙古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集团旗下分公司、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发展到29个,企业法人单位增至数十家。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有持续增加的企业法人,这是发展的必然逻辑、必由之路。
那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企业法人数量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为我们作答——
2021年末,全区企业法人增至38.2万个,与2012年末相比,增加27.7万个,增长2.6倍。
2022年7月末,全区企业法人继续扩容增量,比2012年末增加29.2万个。
企业法人持续增加的背后,到底蕴含怎样的高质量发展秘密?
沿着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打开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企业法人增长“大事记”,答案跃然纸上。
跃然纸上的答案,蕴含着内蒙古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秘密——2021年末,全区制造业企业法人3.1万个,较2012年末增长71.9%。其中,装备制造业企业法人6850个,较2012年末增长1.2倍,装备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企业法人增长2.9倍,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法人增长1.8倍。
跃然纸上的答案,蕴含着内蒙古服务业转型升级的秘密——2021年末,全区服务业企业法人12.9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的33.7%,较2012年末增加10.9万个,增长5.4倍。其中,现代服务业企业法人8.5万个,占全部服务业企业法人的66.1%,较2012年末增加7.3万个,增长6.2倍。
跃然纸上的答案,蕴含着内蒙古企业积极投身民生事业的秘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上下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民生事业发展,相关领域企业法人持续增加。2021年末,全区教育、卫生与社会工作及文化、体育和娱乐行业共有企业法人1.4万个,比2012年末增长近10倍。
跃然纸上的答案,彰显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的光明前景——2021年末,呼包鄂乌四市企业法人增至20.4万个,占全区企业法人的53.4%,数量较2012年末四市企业法人增加14.7万个,增长2.6倍,诸多企业法人实现了跨区域生产经营。其中,作为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企业法人增至7.7万个,较2012年末增长3.8倍。
跃然纸上的答案,彰显蒙东建设“双子星座”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广阔前景——2021年末,赤峰市和通辽市企业法人增至7.6万个,占全区企业法人的19.8%,较2012年末增加5.5万个,增长2.6倍,与呼包鄂乌企业法人实现同速增长。
跃然纸上的答案,彰显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活力与硬核保障——2021年末,全区私营企业法人增至35.4万个,比2012年末增加29.0万个,增长4.5倍,占全部企业法人的比重从61.0%提高到92.8%,提升31.8个百分点。分地区看,与2012年末相比,呼和浩特市私营企业法人增量最多,增加6.1万个,增长5.3倍;巴彦淖尔市私营企业法人增幅最大,较2012年末增长10.6倍。
跃然纸上的答案,彰显内蒙古企业与农牧民“肝胆相照”的发展逻辑——2021年末,全区从事第一产业的企业法人增至1.6万个,年均(2012年至2021年)增长13.0%。其中,2021年,全区农业企业法人较2012年增长2.6倍;畜牧业企业法人较2012年增长1.8倍,占第一产业企业法人近五成。
催人奋进的是: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剧的背景下,随着全区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2022年7月末,全区企业法人增至39.7万个,较上年同期增加5.0万个,增长14.2%。
需要延伸阅读的重磅消息是:“39.7万”背后,是全区12盟市企业法人均呈增长态势。与此同时,全区私人控股企业法人增至38.9万个,国有控股和港澳台商及外商控股企业法人全部实现增长,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同比增加1.6万个,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法人对全区企业法人增长贡献率高达13.3%、11.7%。
为什么会这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立足区情实际、聚焦战略定位,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内生动力,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企业法人大幅增加。”内蒙古宏观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曹永萍一语道破玄机。
苦心人,天不负;有志者,事竟成。受益于企业法人大幅增加,2012年到2021年,我区经济总量由10470亿元增至20514亿元,年均增长5.8%。今年上半年,内蒙古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速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沿着充满希望的发展之路,我们坚信: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随着企业法人的持续增加,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内蒙古必将续写出无愧于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