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河作证

  十年,山河巨变:天更蓝了,水更清了,山更绿了,草原更美了。118.3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犹如一幅气势恢弘的绿水青山“大写意”画卷。

  这就是今天的内蒙古,是2400多万各族儿女的美丽家园,是祖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自觉扛起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责任,坚持不懈保生态、治污染、促转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坚定的决心,不懈的努力,融汇成蓝天碧野的底色

  无论是在内蒙古考察,还是参加全国两会内蒙古代表团审议,生态文明建设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并反复强调的重点。

  “内蒙古生态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全区各族群众生存和发展,而且关系华北、东北、西北乃至全国生态安全。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确立的战略定位,也是内蒙古必须自觉担负起的重大责任。”2019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为内蒙古的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内蒙古的生态区位有多重要?自东向西分布的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和贺兰山脉,构成祖国北部边疆的“生态脊梁”。丰富的草原、森林、湿地、沙漠、河流和湖泊资源,把这片土地装扮得五彩斑斓,内蒙古也因此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

  这份责任有多重?众所周知,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基础非常薄弱,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积分别占全国的23.3%和23.7%。同时,长期的粗放发展,也留下了诸多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

  内蒙古讲大局、担使命,必须肩负起、履行好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大政治责任;

  真正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一旦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出现矛盾,毫不犹豫把生态环境保护挺在前头;

  加快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把“万里绿色长城”构筑得更加牢固稳固、美丽亮丽;

  ……

  一系列根本性、长远性的重大部署和务实举措,彰显了自治区党委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强决心,是内蒙古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胸怀“国之大者”的忠诚担当,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的庄严承诺。

  这是生态优先的绿色转型。全区超过一半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保护红线、72%的国土面积划入生态空间,红线内不搞打破自然生态平衡的开发,不建超出环境承载能力的工程,不上突破资源承受能力的项目;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将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对不符合要求的项目坚决停批、停建。

  这是直面问题的自我革命。完善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大气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条例、湿地保护条例等,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零容忍;实施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销号式整改;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负有责任的领导干部一追到底。

  这是披荆斩棘的豪迈壮举。大兴安岭“挂斧停锯”;毛乌素、科尔沁、呼伦贝尔等重点沙漠、沙地“锁边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一湖两海”综合治理全力推进;深入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国土绿化科学推进;坚持把黄河大保护大治理挺在前面,以更高标准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加大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力度;河湖长制、林长制全面实施。

  滚石上山,踏石留印,巨变的种子深深扎根,内蒙古大地绿意涌动!

  不屈的意志,实干的执着,创造出改天换地的奇迹

  阿拉善左旗宗别立“百万亩”梭梭林基地,一望无际的梭梭林延伸向乌兰布和沙漠深处,只有林地边缘高低起伏的沙丘记录着它嬗变前的模样。

  宗别立镇位于乌兰布和沙漠南缘,黄沙曾经一度越过乌吉铁路,直逼贺兰山。2012年,阿拉善左旗启动“百万亩”梭梭林项目建设,在宗别立筑起一道梭梭长城,阻断乌兰布和沙漠向贺兰山的侵袭。

  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多伦县Ⅱ号沙带区域,漫漫黄沙不见了踪影。人工栽植的百万亩樟子松林,让这个“寸草不生”的地方换了容颜,也为直线距离仅180公里的首都北京,筑起一道阻挡风沙的绿色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营造林1.22亿亩、种草2.86亿亩,年均防沙治沙1200万亩以上,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全区草原植被盖度和森林覆盖率分别由40.3%和20.8%提高到45%和23%,■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沙尘暴天数由每年4.9天减少到0.6天。

  成就的背后,是坚韧不屈的精神力量,是苦干实干的不懈奋斗。

  今年9月7日,中央宣传部和国家自然资源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首届“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原场长董鸿儒光荣入选。沉甸甸的奖杯,凝结着这位83岁老人几十年的坚守与付出。

  60多年前,18岁的董鸿儒成为苏木山护林站的一名护林员。从此,栽树护林成了他放不下的事业。他和林场职工背着沉重的树苗踏遍苏木山的沟沟坎坎,饥食冷窝头,渴饮山泉水,夜宿简陋工棚,连续40多年,在苏木山上建起华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林场。

  在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进程中,内蒙古有无数个像董鸿儒一样的平凡英雄。

  人们不会忘记,大兴安岭深处那一个个“青山卫士”。他们克服没水没电没信号的困难,忍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孤独,默默守护这片林海。多少个万家团圆的日子,他们与山林为伴、执着坚守。他们用青春年华描摹着大好河山的绿色画卷。

  人们不会忘记,在浩瀚沙海里掀起一场场绿色革命的带头人。从宝日勒岱到王果香、殷玉珍,再到90后小伙李相儒,一代又一代治沙人与沙魔抗争,向荒凉宣战,在茫茫大漠种下绿色希望,将“死亡之海”变成绿色家园。

  人们不会忘记,苏和老人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城市生活,与家人一起在狂风肆虐、飞沙走石的阿拉善大漠中,筑起了宽500米、长3公里的绿色长廊;“草原之子”廷·巴特尔面对超载放牧加速退化的阿巴嘎草原,带领牧民将草场划区封育轮牧,探索出一条草原生态改善、畜牧业向好发展、牧民增收的新路子……

  担当使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正是因为崇高精神的薪火相传,才有了今天内蒙古生态建设的奇迹,不仅给我国北方地区披上了风沙的“防护服”,还为全国人民打造了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京津的“风沙源”也变成了首都的“后花园”。

  创新的成果,智慧的结晶,凝聚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力量

  时间的巨笔,在这片土地上绘就了令人惊叹的壮美画卷,也在历尽艰辛中书写了经得起检验的北疆答卷。

  “这一切太不可思议了!世界上有很多地区都存在着利用率低下甚至不可利用的沙漠,如果都能像中国一样把它们治理好、利用起来,那将是另一番景象。”

  2021年9月27日,第八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开幕前一天,亲身感受了亿利集团光伏治沙示范基地采用光伏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板间养殖的治沙新经验后,时任莱索托驻华大使塞特纳尼发出由衷的感叹。

  从治理沙漠到合理利用沙漠,库布其给世界带来太多的惊喜。这片沙漠一度被称为不可治理的“死亡之海”,经过几代人接力奋斗,鄂尔多斯探索出一条“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的沙漠治理模式,使库布其成为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其治沙实践被写入联合国宣言,被巴黎气候大会树立为“治沙样本”。

  今天,库布其治沙模式、技术和成果已经走向世界,为全球3600万平方公里的荒漠化土地治理和无数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贡献着“中国方案”。

  为美丽中国增色,为“中国方案”添彩,内蒙古因地制宜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的成果,何止一个库布其。

  秋日的通辽市阿日昆都楞草原壮美辽阔,一捆捆打好的牧草整齐排列,清澈的溪流潺潺湲湲。10年前,这里因长期超载放牧导致生态退化,如今经过多年封禁保护,已是一碧万顷。

  草原是我区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保护草原是内蒙古生态系统保护的首要任务之一。在国家支持下,内蒙古连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将严重退化沙化、不适宜放牧利用的草原划为禁牧区,禁牧区以外的草原落实草畜平衡和休牧制度,并给予牧民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近年来,全区每年有4.04亿亩草原通过禁牧得以休养生息,6.16亿亩草原通过草畜平衡得以合理利用,140多万户的农牧民从中受益。

  “带薪休假”的草原生态逐渐向好,牛羊长膘了,牧民收入也增加了,内蒙古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新路子。

  从“治湖泊”到“治流域”,“一湖两海”摒弃过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单一治理模式,采取生态补水、围封禁牧、杜绝排污、控制和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方式,“草原明珠”再生辉。

  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新途径,内蒙古森工集团先行先试进行碳汇交易,把碳汇变成可量化、可增值的产品,把“空气”变成了钱。今年8月森工集团又与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签署林业碳汇战略合作协议,携手为推进“双碳”战略落实落地作出更多贡献。

  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统筹治理,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凝聚着智慧、汗水的先进经验和模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并不断转化为人民的福祉。

  豪放“泼墨”,激情“挥毫”,绿水青山“大写意”还在继续,北疆风景线将会更加亮丽多彩。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区域新闻
   第06版:通辽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导读
王莉霞连夜调度呼和浩特市 和全区疫情防控工作
山河作证
韩佳彤:坚守初心 秉持匠心 奉献爱心
我区紧急预拨1000万元医保基金
保障生活必需品 “最后一百米”配送
巡游出租车助力疫情防控
大漠旅游迈入3.0时代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11月底前启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