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韩佳彤:坚守初心 秉持匠心 奉献爱心

韩佳彤(中)在施工现场为团队人员指导工作。
  □本报记者  李晗

  在呼和浩特,当你驾车行驶在快速路上,或乘坐地铁,享受舒适便利的现代交通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它们的设计者是谁?

  党的二十大代表、呼和浩特市科协兼职副主席、呼和浩特市现代信息技术学校二级教授韩佳彤,就是这些项目的总工程师。

  2015年,呼和浩特市地铁1、2号线开始建设,其中作为1、2号线换乘车站的新华广场站,建筑体量7.58万平方米,在全国已开工建设的地铁场站中位列第二。

  “新华广场站是呼和浩特市地铁工程中最复杂的地铁车站,是地铁1、2号线交汇站,施工量大,施工难度大。”韩佳彤对当年此站的建设情况仍然记忆犹新。

  为了攻克难题,韩佳彤就像钉子一样钉在工作岗位上。10天中,他没离开过办公室,一直在指挥设计工作,饿了就吃盒饭,困了就靠在椅子上眯一会儿,加班加点审查施工设计图纸,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最终,韩佳彤通过借鉴国内外优秀地下工程设计理念,创造性地提出盖挖法作为主要工艺并付诸实施。仅仅用了43天,新华大街地铁站就恢复了路面交通,为我国地下工程施工创造了一种新的工艺和工法。他主编的《盖挖法施工技术标准》已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城市建设领域,韩佳彤大胆创新,以匠心设计勾勒城市地上地下脉络,其代表工程除了地铁1、2号线工程,还有呼市二环快速路综合交通枢纽工程、综合管廊等重点工程。其中,他主持的《城市生命线市政工程建设运维及安全管控集成系统》科研项目,经相关领域院士及行业专家评审,其科研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项目荣获2019年度内蒙古中青年科技创新奖;主持的《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安全风险管控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填补了地铁盾构安全施工方面的多项空白,解决了国外软件垄断问题,荣获2020年度内蒙古科技进步一等奖。

  ■下转第4版  ■上接第1版

  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这些荣誉,是对韩佳彤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诠释。

  除建筑科技领域之外,他在教育科研领域也倾注了大量心血。

  到学校任教后,韩佳彤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主持开展了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无人机及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安全中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内蒙古科技计划项目《基于连接翼布局的新型垂直起降无人机研发及在智慧农业中应用》课题各一项,并获得国家9项软件著作权。

  为培养更多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韩佳彤创新职业教育招生模式,推行建立现代新型学徒校企联合培养体系。为此,他联系兴泰建设集团和呼市建筑工程公司,达成校企合作战略培养协议,采取订单式服务,为企业输送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为在校学生提供就业保障,推动学校现代新型学徒教育向纵深发展。

  作为“呼和浩特市科普专家服务团”团长,韩佳彤率领专家服务团积极助力乡村振兴。针对赛罕区金河镇舍必崖村的温室大棚因电路老化突发火灾、给当地农户造成经济损失的实际情况,他提出《智慧农业温室火灾监测及智能灭火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破解了舍必崖村农户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做好教育科研工作的同时,他坚持用爱心支持社会公益事业,自筹资金关爱孤寡老人、社区困难群众,累计献爱心达60多万元。疫情期间,他慷慨解囊,为呼和浩特市相关社区及乡镇募集捐赠20余万元的防疫物资和生活保障用品。

  “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认真履行好党代表职责,反映基层心声,不辜负全区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殷切期望。” 韩佳彤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区域新闻
   第06版:通辽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导读
王莉霞连夜调度呼和浩特市 和全区疫情防控工作
山河作证
韩佳彤:坚守初心 秉持匠心 奉献爱心
我区紧急预拨1000万元医保基金
保障生活必需品 “最后一百米”配送
巡游出租车助力疫情防控
大漠旅游迈入3.0时代
内蒙古少数民族群众文化体育运动中心11月底前启动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