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棵相思树 代代戍边情

——评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电影《守望相思树》
  ◎图·巴特尔

  《守望相思树》是一部直击心灵、叩问灵魂的电影,是围绕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一棵“相思树”的真实故事改编创作的。电影讲述了英雄连长一家三口驻守边关的感人故事,再塑了新时代军人与军嫂的光辉形象。该片是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2019年度实施的重大主题文艺精品创作项目,2020年2月被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列为庆祝建党100周年重点献礼影片,同年被中宣部电影局列为电影精品专项重点扶持项目。

  哈拉哈河静静地流过了崇山峻岭,流过了春夏秋冬,三角山哨所的那棵“相思树”也在悄然长大。时光虽然斑驳了岁月的痕迹,可那个凄婉悲壮的动人故事却依旧在流传,催人泪下,更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1984年初夏,时任内蒙古三角山边防连连长的李相恩,带队巡逻时突遇洪水,李相恩为救战友被湍急的河水卷走。他的妻子郭凤荣抱着刚满两岁的儿子赶到部队,在丈夫失踪的河边苦苦呼唤等待,也没能盼到丈夫归来。但她坚信丈夫还活着,一定会回来的。为寄托思念,她在李相恩驻守的哨所旁种下一棵樟子松,官兵称它为“相思树”。自此,作为一名军嫂,她没有再嫁,忍着内心最巨大的伤痛,默默地独自抚养着幼小的儿子,照顾在失子苦痛中悲伤的两位老人,带着期待和无尽的思念,期盼着丈夫归来,用一生守候着这棵“相思树”,坚定地守护着内心深处的那份真爱。2010年,身患癌症的郭凤荣临终前嘱咐家人把她的骨灰撒进哈拉哈河,与亲手栽下的樟子松一起,永远陪伴丈夫驻守边关。她用爱和生命为后人留下了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4年1月2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沿着58级陡峭台阶登上海拔千余米的内蒙古阿尔山某边防连三角山哨所,亲切看望慰问戍边官兵,现场倾听了官兵们讲述的“相思树”的故事,深受感动,并多次询问李相恩家属的相关情况。

  这个凄婉悲壮的动人故事不仅感动了习近平主席,也感动了热衷于文艺创作的文艺家们。于是以这个真实故事为原型、反映边防军人家国情怀、跨越40多年时空的军旅爱情故事片《守望相思树》诞生了。

  电影在内蒙古阿尔山辽阔的原始森林和奔流不息的哈拉哈河壮丽的背景中开始讲述,仿佛在向戍边将士用生命守卫的这片热土倾情诉说。影片中,29岁的张忠良(以李相恩为原型)连长为国捐躯,把悲痛留给了活着的人;诺丽丽(以郭凤荣为原型)谢绝了公婆和同事们改嫁的劝说,把一棵樟子松栽在哨所旁。就像许多独守家园的军嫂一样,她以孝顺和美德支撑起爱的天空,持续不断地向训练场上摸爬滚打的官兵送去家人般的关爱。

  从某种意义上讲,诺丽丽在哨所旁栽下的,绝不仅是一棵普通的樟子松,也不仅是思念丈夫的相思树,而是一名持枪矗立的当代军人的雄伟身影,是一座神圣的巍然屹立的界碑。

  2010年,诺丽丽得知自己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人世,她将自己存放多年的抚恤金全部拿出来交给组织,与亲人及官兵相继告别,影片把亲人的血肉情、战友的生死情、军队与人民的鱼水情表现得栩栩如生。诺丽丽在病逝前更是留下遗嘱,要将自己的骨灰撒进哈拉哈河,与亲手栽下的樟子松一起,永远陪伴丈夫驻守边关。

  《守望相思树》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改编创作的,因此这部电影割舍了戏剧性的情节和冲突,甚至连人物对话都不多。作品忠于事实,围绕着人物和事件,舒缓而平静地讲述着故事,演绎着各个人物的真情实感,在平凡中挖掘不凡,在逆境中凸显不朽,用人物丰富的情感、纯洁的心灵,去感化受众,催人奋进。

  《守望相思树》对于细节的把控是非常精准的。影片中,张忠良带队巡逻时,部属劝阻他水大不要过河,但他面色坚毅地说:“边境的情况比较复杂,你和老蔫儿都是新兵,经验太少。这样,我和巴图先探一下,你们等着。”这个平常的小细节不仅彰显了戍边军人对每一寸国土的敬畏与担当,也侧面展现了人民军队官兵团结一致、友爱相助的优良传统。

  诺丽丽怀孕生产后,张忠良父亲曾抱怨:“这忠良太不像话了,让丽丽跟孩子是足足等了一年他也不回来。”岳父却替女婿解释:“亲家,这忠良是在保家卫国,这和平年代,边防部队尤为重要。”简单的对话反映了军属对国家安危的关心牵挂,对戍边军人的理解支持。

  被救的蒙古族战士巴图教烈士的儿子骑马,直到孩子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在草原上纵横驰骋。巴图用歌声纪念着战友,眼含泪水为嫂子送行,这些细节的刻画让观众看到了烈士保卫的这些人民的可爱与热诚。

  影片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对女主人公隐忍的细节刻画。忠良溺水之后,她与战友们吃饭时忍住了泪水,孩子与同学发生争执戳到痛处时忍住了泪水,而在独自抚养着幼小的儿子与丈夫书信往来中、在独自面对奔流的哈拉哈河寻觅丈夫身影时发出的撕心裂肺的深切呼唤中、在弥留之际与战友们决别时见到了忠良的幻影,她才不再隐忍,把积郁了多年的委屈、思念、苦痛用无尽的泪水倾泻出来……这一刻的她不再是一个军人家属,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一个想要依靠丈夫支撑的女人。而这无尽的泪水又与她和忠良在河边互诉衷肠、在火车站相见敬礼、在春节打电话报告好消息时,她发自内心的幸福灿烂的笑容形成了强烈对比,永远定格在那些瞬间,令人潸然泪下。

  影片精彩的情节、耐人寻味的人物关系、可圈可点的矛盾设计,都离不开细节的支撑。正是这些细节的刻画,让观众看到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在阿尔山茂密的森林里、在奔流的哈拉哈河边、在金达莱的金色花朵漫山遍野开放时,战友们依旧在坚守着戍边的哨所;浪漫而温馨的集体婚礼在哨所旁举行,更多的“军嫂”与戍边战士们共同为保家卫国做着无私的奉献;烈士的儿子继承了父亲的遗志,成为保家卫国的光荣士兵……

  影片细微之处见精神,让观众在感人的故事和话语间感受时代内涵,用生动细腻的电影语言,把边防军人捍卫主权、履职尽责、牺牲奉献的思想情操表现得淋漓尽致。朴实的镜头直抵人心,一个动作、一句对白中体现的是军人亲属对国家安危的关心牵挂、对戍边军人的理解支持。

  《守望相思树》是依据真人真事、经艺术改编而成的电影作品,“真”字贯穿全片始终。影片中处处流露着真实,洋溢着真情,映衬着真心。从编剧采写、导演创作,到演员表演、拍摄制作,包括特效的制作和音乐创作,每一处都力求还原真实的细节,用真诚、真实、真情来讲述这个真实故事。这是影片的看点,也是影片的泪点。《守望相思树》不仅求真,在艺术创作上也毫不含糊。片中的几处伏笔运用得恰到好处,军帽和大红花的适时出现,令人印象深刻。还有叙述方式的选择,也颇具匠心,往事的闪回和现实的切入交替出现,始终有条不紊。

  《守望相思树》出品人、总制片人、导演温馨是从内蒙古走出去的艺术人才,她的父亲曾是一名边防军人。“相思树”的爱情故事让她深受触动。在军属身份、职业敏感和家乡情怀的共同作用影响下,她义无反顾地将这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搬上银幕。

  与真实剧情相结合的还有动听的歌曲,影片自始至终贯穿着不紧不慢、真实自然的旋律,舒缓平和。音乐制作人吕燕卫专门为该部影片量身打造的主题曲《守望》,旋律优美,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艺术感染力,生动诠释了至真至纯至美的军旅爱情。影片中巴图的扮演者——蒙古族著名歌手呼斯楞,被故事原型的英雄事迹感动,也深情录制了歌曲《你是我的英雄》。

  影片画面色彩介于油画和水墨画之间,工笔写实,不浓墨重彩。如同一篇感人的文章无需过度使用华丽的词藻,却能够处处扣人心弦,让人感动落泪。

  全片真实、质朴、纯净,你能看到原野的芳香,听到悠扬的歌声,感受最朴实却饱含深情的人物对话。正是这种“真”,让观众为漫长等待中细微的情感泪目。

  《守望相思树》是一部成功的影片,让观众在热泪盈眶和荡气回肠中看到军人的艰苦与牺牲,看到了军属的隐忍与坚守,感受到国泰民安、岁月静好的背后,是无数军人和家庭的竭力承担和无私奉献,懂得了有国才有家、国泰才能民安的道理,有力地烘托和升华了影片的宏大主题。

  一场跨越40多年的爱恋,一个拥有坚定信仰的人,一棵守望着的相思树,于无声处渗透着热烈深沉的情感。《守望相思树》紧密融合了军人的家国情怀和坚贞爱情这两大主题,以不同时代的军嫂对话方式徐徐展开、环环相扣,展现出在中国漫长的边境线,一代代淳朴可爱的边防军人形象,他们用青春和生命履行着卫国戍边的坚定誓言。影片通过讲述至纯至美的军旅爱情故事,讴歌军人军属无私奉献、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怀,在全社会吹响了关心国防、崇尚军人、敬重“军嫂”的集结号。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评内蒙古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获奖电影《守望相思树》
~~~——评李国玉演唱专辑《心愿》
~~~——评小说《三画匠和七鼓匠》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广告
   第04版:国内新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乌海
   第07版:市场监管
   第08版:要闻·广告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生态环保
一棵相思树 代代戍边情
声亦如味 既尽其美
一幅别致而耐人寻味的乡村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