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塞罕坝〗

世界最大人工林 踏上“二次创业”路

林场建设者在石质阳坡攻坚造林。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供图)
  □河北日报记者  张怀琛

  【绿色名片】

  从昔日“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如今“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一代接着一代干,建起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称赞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同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2021年9月,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绿色实践】

  前不久,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牵头、在承德市举办的塞罕坝降碳产品价值实现暨金融机构授信签约仪式上,12家企业购买塞罕坝机械林场等8个降碳产品,实现价值转化2460.59万元。

  “塞罕坝的变迁充分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代表、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书记安长明说,“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人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一心一意地种树。在自然环境极其恶劣、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让世界看到了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决心和行动。”

  塞罕坝地处河北省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也曾水草丰美、森林茂密。后因开围放垦、连年战火,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1962年,369名林场创业者从四面八方来到塞罕坝,开始了战天斗地的拓荒之路。

  “那时,我们喝的是雪水、雨水、沟塘里的水,吃的是黑莜面窝头、土豆和咸菜。”林场第一代建设者陈彦娴如今已满头银发,但每次看到自己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长成大树,当年吃过的苦也就变成了甜。

  2017年,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联合国环保最高奖项“地球卫士奖”,陈彦娴是领奖代表之一。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她内心仍难掩激动,“很多不认识的外国人主动走到我们身边祝贺,有的还现场和我们探讨在荒山沙地种树的方法。”

  近几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所辖范围内能种树的地块越来越少,塞罕坝人又在造林难度更大的石质阳坡上发起了“攻坚造林”。“这些地方都是‘头皮土’,土层只有几厘米厚,不规则的碎石一块挨一块地挤在土层下。小樟子松就是在这样的石头缝儿里种活的。”安长明代表说,今年塞罕坝完成造林6657亩,其中就包括1700余亩的“攻坚造林”。

  咬定青山不放松。去年9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治荒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再次赢得世界掌声。“习近平总书记嘱咐我们,要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在安长明代表看来,这既为林场发展指明了方向,又给他们增添了巨大动力。

  珍视荣誉、继续奋斗。老一代塞罕坝人攻克了引种关、育苗关、造林关。如今,新一代塞罕坝人依然在闯关:良种引育关、资源结构优化关、森林质量提升关……森林生态系统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安长明代表说,全面开启“二次创业”新征程,塞罕坝将力争经过10年的建设发展,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目标。

  【绿色成绩单】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面积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82%,活立木蓄积1036.8万立方米,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森林资产总价值达231.2亿元。依托百万亩森林资源,周边4万多名百姓受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内蒙古日报│河北日报│浙江日报│福建日报│〉〉〉联动报道
〖内蒙古·库布其〗~~~
〖河北·塞罕坝〗~~~
〖浙江·安吉〗~~~
〖福建·长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第04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
   第05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热议
   第06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反响
   第07版:党的二十大特别报道·联动
   第08版:鄂尔多斯
“绿色名片”里的中国经验
沙海淘“金” 绘出绿洲新风景
世界最大人工林 踏上“二次创业”路
建美绿水青山 做大金山银山
青山归来成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