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齐上阵”

科技赋能绘就金秋好“丰”景

  □本报记者  韩雪茹

  繁忙的收获季已经结束,但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和丰家庭农场负责人白宝占还忙碌在自家的田间地头。

  “今年一共收了28万斤稻米,由于年初就签订了订单,现在已经卖完啦。秸秆打包离地以后,就开始进行秋整地了。”白宝占一边准备着整地机械,一边乐呵呵地说。

  不久前,自治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优质水稻绿色节水高效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现场测评会在兴安盟举行。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三合村项目核心示范区实收亩产达到743.5公斤,刷新内蒙古水稻单产纪录。亩产创新高的地块,正是白宝占家的水稻田。

  “近些年,种植成本一直在增加,只有不断提高单产,才能不断提高效益。”白宝占说,这次单产带来的“惊喜”,更增加了他种粮的信心。

  今年58岁的白宝占,已经有30多年的种植经验,一直摸索着高产的“窍门”,但让他真正受益的还是农业科技。

  从育秧开始,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农业推广服务股就选派技术经验丰富的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陈凤林带领技术服务团队吃住在三合村,为和丰家庭农场开展水稻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生产技术指导服务。

  据介绍,今年依托自治区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乌兰浩特市农牧和科技局农业推广服务股在和丰家庭农场实施了创高产试验示范,在15亩试验示范田进行4个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我们选用了高产优质水稻新品,还采取高光效宽窄行机械插秧技术,优化植株田间布局,提高光能利用率。同时,通过适时稀播培育壮秧、早育苗早插秧,按照水稻生育进程分期精确定量施肥,根据水稻生长发育需水规律科学管理水层,提高水肥利用效率以及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措施,充分挖掘了乌兰浩特市地区水稻产能潜力。”陈凤林说。

  不仅是水稻单产刷新纪录。这个秋天,全区涌现出一批主要粮食作物高产典型,多个粮食作物单产喜讯频传——

  在玉米主产区,通过选用耐密抗倒品种、导航播种、滴水出苗、合理密植、水肥一体化分次施肥、化学调控等措施,通辽市科尔沁区钱家店镇前西艾力村1.35万亩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087.93公斤,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万亩大面积单产纪录;开鲁县开鲁镇飞机场村千亩示范区,平均单产达到1227.58公斤,创造了东北春玉米区千亩单产纪录。

  在大豆主产区,选用高产品种、精良播种、大垄密植等措施得到应用,兴安盟扎赉特旗好力保镇五家子村200亩大豆平均单产达到303.5公斤,创内蒙古旱地大豆高产新纪录。

  小麦主产区通过合理密植、施好拔节肥、浇好灌浆水、“一喷三防”等措施,巴彦淖尔市五原县新公中镇旭日村的500亩小麦田核心地块,平均亩产569.5公斤,创造了当地大面积实收高产纪录。

  马铃薯主产区通过选用优质高产品种、机械高垄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千斤沟镇三结村千亩示范片,亩产鲜薯达到5173.7公斤,创当地高产纪录。

  在油菜主产区,选用高产品种以及实施轮作倒茬、合理密植、氮肥后移、生长期追肥、增施有机肥、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措施成效显著,呼伦贝尔市特泥河农牧场示范区274亩集中连片区,平均亩产261.5公斤,创北方春油菜产区百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高产纪录。

  良田、良种、良法、良机“齐上阵”,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已是广大种植户的共识。今年,内蒙古切实履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提单产作为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总结提炼生产技术模式,建设主要作物高产示范区,提高粮食作物单产。

  今年年初,我区对提升单产做了专门安排部署,利用优质高效增粮和绿色高质高效项目,在全区12个盟市65个旗县开展玉米、大豆、马铃薯等主要作物高产示范,共建设130个万亩示范片、690个千亩示范方和240个百亩高产示范田。还组织开展观摩周活动,累计培训424场次,观摩培训2.7万人次,让农民学有榜样、干有遵循。

  与此同时,分作物确立了自治区专家指导团队,分作物设立推广和科研双首席工作制,联合地方技术专家组遴选高产技术、审定实施方案、全程包片指导,解决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下一步,我区将在提升单产上持续发力,围绕关键技术开展集中攻关,因地制宜打造一批高产示范典型,通过技术指导、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用药等综合措施,探索适宜不同区域和作物的高产模式,带动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广告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国内国际新闻·广告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市场监管
   第07版:云上103
   第08版:乡村振兴
科技赋能绘就金秋好“丰”景
〖看台〗
稻谷翻金浪 农民收割忙
“为老乡办事要实实在在”
〖速读〗
小药材种出致富大产业
品种发力“护航”大豆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