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煤矿“年轻了”

  □本报记者  郝飚  通讯员  王超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是党给我们科技人员加油鼓劲啊!”

  “以前觉得自己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工人,干好自己的活儿就行,现在感觉肩上的担子很重。”

  近日,在国家能源集团乌海能源公司老石旦煤矿的职工创新工作室,几名技术员工围坐在团队带头人王瑞林身边,正在热火朝天地讨论。

  “赶上了好时代,如今下矿采煤按几个键就能指挥井下机器采煤,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现在的变化,王瑞林的嗓门明显大了。

  今年55岁的王瑞林,是老石旦煤矿有名的技术能手,也是2020年自治区劳动模范和乌海市劳动模范,更是乌海能源公司推进智能化、科技化建设发展的见证者之一。

  2017年,老石旦煤矿进行全面深化改革,汇集全矿20余名技术骨干组成团队,成立了职工创新工作室。工作室刚成立时,工人们普遍认为煤炭和创新根本就不搭,因此大家对这个新成立的工作室热情不高。

  王瑞林作为工作室的技术带头人,一边向公司申请购买新设备,一边利用现有机器设备带头开展技术革新。他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有时为了攻克一个技术难题,甚至通宵达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王瑞林的带领下,团队先后完成了30多项创新、创效项目,其中6项获得国家专利,为企业创造了近200万元的经济效益。渐渐地,煤矿形成了“处处是创新之地、人人是创新之源、时时是创新之机”的氛围,技术人员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生产效率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通过5G信号,工作人员在地面调度室就可以轻易操控地下7000米深处的采煤设备;煤矿工人在井下不再手动操作设备,只需定时巡检、远程控制;井下5G网络实现全覆盖,煤矿工人配备的5G防爆手机可以随时和地面视频连线……如今,像这样的智能化采煤场景,在老石旦煤矿已经成为现实。老石旦煤矿实现了从“人控”到“数控”的全面升级、从“自动”到“智能”的全面提速。每年节约人工成本约2700多万元,采煤设备开机率由86%提升至95%,原煤生产成本有效降低,这座历经风雨的老煤矿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科技人员的是信心、是支持、是底气,更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我们要坚定技术创新,让老煤矿焕发新生机,让‘乌金’释放更大能量。”王瑞林坚定地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国内新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区域新闻
   第07版:乌海
   第08版:出彩
   第09版:青春号
   第10版:影像力
   第11版:法治
   第12版:先锋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
老煤矿“年轻了”
力争在最短时间实现呼和浩特市疫情社会面清零
包头市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25个
有序离呼
打赢这场疫情歼灭战必须以快取胜
鄂尔多斯市:清理盘活沉淀资金实现“三个100%”
我区对返岗返乡农牧民工实行“点对点”服务
首府层层压实责任坚决落实“二十条措施”
校园“家书”里的温情与担当
我区“安全教育实践综合体”项目获全国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