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科普传播包头行 助力‘双减’专项行动”中,由中科院研究员张德良带来的《小星星撞击地球 会毁灭人类吗?》科普课堂让包头市第八中学学生充满了对宇宙的好奇,航天的梦想在孩子们心中徐徐绽放。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夯实科技强国基石、推动未来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内蒙古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升计划,深入开展各类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探索实施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厚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持续激发青少年创新热情,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
培养科技小达人,让好奇心变为创造力
“这台机器可以检测声音分贝大小,超过设定值时,它会找到声音源头,并拍照发给指定手机,适用于学校自习课的监管。”呼伦贝尔市中心城新区新海中学“第二课堂”上,人工智能社团成员杨俊哲认真演示着他研发的自习室纪律抓拍“神器”。
像这样的创新发明,在新海中学还有很多。在该校“第二课堂”设置的8个创新工作室,3D打印、航模等先进设备应有尽有,每个工作室都由学生社团负责。“我们致力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给孩子们心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为他们插上创新的翅膀。”该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庞英军介绍,学校定期开展科技节、知识产权宣传周、科普日等科技教育宣传活动,并通过听讲座、实地参观、现场制作、创意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营造浓郁的科学探究氛围。
每到周末和节假日,通辽市第五中学“樊志文工作室”科技活动室里就热闹起来,同学们的很多想法,在这里从“异想天开”变成了触手可及的作品。自制电风车、静电除尘器、火箭模型等百余种科技小发明、小制作,展示着无限的创新思维。“发现问题是创新创造的灵魂,也是开展科技小课题研究活动的前提。我们从兴趣入手,一边培养并发掘学生兴趣爱好,一边指导他们发现问题、尝试动手解决问题。”“全国十佳科技辅导员”、该校科技辅导教师樊志文说,“今天我们为学生种下勤于动手、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种子,期待着他们明天成为‘大国工匠,国之栋梁’。”
“我家养鸡饲养技术较低,而当地的饲料价格较高,我想要解决‘饲料成本高’这个痛点。”源自父辈在嘎查里的生活场景,通辽市第五中学学生洪文学提出了接地气的科研课题。查阅资料、动手实验,在老师指导下,洪文学的《蛋鸡饲料中可以用葵花饼作为蛋白质补充料》科研项目最终获得第三十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成为我区高中生参加该赛事以来取得的最好成绩。
“樊老师常告诉我们,在解决问题时不要拘泥于常规,要善于思考、大胆动手,也许经过创新就会有奇迹出现。”洪文学说。
随着参加各类创新赛事获奖人数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走入科技教室大胆实践,他们不仅获得课本以外的知识,更切身感受到科学的无限魅力。“一张科技成果证书不仅让学生多了一份殊荣,更重要的是在不断试验中,学会团结协作,涵养出对待科研的严谨态度和坚韧意志,学生们将受用一生。”内蒙古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技辅导员薛岩磊说。
厚植创新土壤,全面提升育人效果
在新海中学,各科技教室的钥匙就放在门框上面,学生随时可以进入。“以前都是老师带着学,现在变成学生自己主动学,师生互为队友,互相学习探讨,达到了我们的预期。”庞英军说。打造科技特色,让学生学有所长、学会创新,是新海中学的办学理念。该校通过打造丰富有趣的科学课程、举办各类科技活动来引导创新。学校科技教师自编了《二十一节物联网编程实验套材》等4类科技教材,为推广科技课程奠定基础的同时也提升了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喜结硕果,师生们科技创新热情高涨,在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青少年科技赛事上屡屡摘金夺银,学校也在科技特色引领下得到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
如今,我区有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重视创新教育与传统学科教育相结合,在引导青少年创新道路上,通过不同举措涵养勤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精神,指引学生奔向未来更广阔的道路。
以培养一批热爱科技,敢于创新,符合时代要求和发展的中学生为目标,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南开路中学提出“种子教育”育人思想,加大对科技教育工作的硬件投入和软件提升,不断丰富科技教育内容、深化科技教育内涵、强化科技教师职责,构建“智趣”校园。
“我校打造了一支由12人组成的科技教师团队,开设了模拟飞行操作、VR创新设计、3D建模设计等9门科技课,确保每位学生每年平均上48节科技课程,还积极派送教师带队参加各级各类科技培训和比赛。”该校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学校科技教育逐步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该校更加注重培养师生科技创新精神并积极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目前,该校师生的创新成果获批国家专利5项,荣获国家及地方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奖600多项。
为更好地配合学校主阵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近年来,内蒙古科协深入开展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科学影像节、科普报告希望行等一系列青少年科技实践活动,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同时探索实施“英才计划”等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厚植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沃土。
近3年来,通过举办“少年问天”“北斗领航梦想”等青少年航天科普活动,我区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院士座谈会、科学表演秀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盛宴,5万多名青少年参与其中,有机会接触到前沿科技教育资源,激发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新热情。通过举办创新大赛,我区每年引导约30万名青少年开展发明创造,参加不同层次的科技创新活动,发掘和培养了一大批热爱科学、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潜质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
记者手记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青少年时期是提升国民素质和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对青少年进行科技教育,可以培养他们开阔的思维和创新实践的能力,提升青少年科学素养。
近年来,内蒙古将科技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中小学科技创新。现在,我区基础教育领域正逐步增加科学实践活动的比重,引领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打造充满科技创新气息的校园。让更多青少年仰望星空,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科技创新添薪加柴,助力他们把人生理想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