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蒲公英”把维权关爱送到千家万户

  “教育孩子要采用言传身教的方法。要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多鼓励孩子、引导孩子。在他遇到困难急躁时,不要过多地指责和批评,要耐心地引导他想办法排除困难,解决问题,同时鼓励他要自信,不能被困难吓倒。”这是自治区妇联“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幸福家园”家庭心理建设公益系列课程播出后一名家长的学习感悟。

  “幸福家园”家庭心理建设项目是今年巴彦淖尔市家庭教育联合会申报实施的“蒲公英”项目,为助力疫情期间家长有效地陪伴孩子,开展了《拥抱成长的过程》《陪伴是深深的接纳与理解》《如何正确地与孩子沟通》等家庭教育方面系列讲座12讲,累计收看学习人数超过6万人次。

  近年来,自治区妇联持续实施维权关爱巾帼行动,将妇女儿童维权工作做在平常、抓在经常、落到基层,通过实施“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为广大妇女儿童和家庭送法律、送关爱,提供家事调解、儿童自护、心理关爱等基层治理领域的服务,实实在在解决妇女儿童和家庭的烦心事、操心事、忧心事,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小雨(化名)是通辽市爱旅行公益实施的“蒲公英”关注心“晴”爱满家庭心理咨询项目的受助者,童年失去了父母,并因情感问题有过轻生行为。项目工作人员在对未成年人家庭的入户走访中了解到小雨的情况,立即指派心理咨询老师为其提供情绪疏导。心理老师评估了其是否存在自伤自杀风险,并进行了生命安全教育,通过讲解如何平衡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合理宣泄情绪等对小雨进行了心理调适。在后续回访中,小雨表示现在自己感觉特别轻松,学校各科老师都表扬自己成绩稳中有升。

  “和姐益家”“心灵氧吧”“呵护花蕾”“向阳伞”“润泽心田”等等一个个溢满关爱的项目,由专业社会组织倾心实施。自治区妇联将“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向专业化、精准化、社会化、品牌化深入推进,引导和凝聚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到妇女儿童维权服务和基层社会治理中来,共同交出了一份让群众满意、家庭支持、社会认可的答卷,有效地促进了平安内蒙古建设。

  蒲公英,在阵阵微风吹拂中,将种子放飞到辽阔的大地生根发芽。自治区妇联发起实施“蒲公英”妇女儿童权益服务项目,通过丰富的载体活动将维权关爱的种子播撒到千家万户。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以来,自治区妇联累计投入专项经费700多万元,实施“蒲公英”项目244个,调解婚姻家庭纠纷1.1万余件,开展法律宣传讲座、家庭教育培训、儿童自护课堂、关爱服务等活动3600多场次,进行心理团体沙盘和个案辅导1700多次。项目覆盖全区12个盟市,精准服务问题家庭3万余户,直接受益人数达45万余人。“小”项目在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中发挥了“大”作用。(寿兰兰 金小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蒲公英”把维权关爱送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