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高质量发展纪实之三
薛家湾镇区图。
十二连城乡兴胜店村草莓苗热销。张宪丽 摄
在十二连城乡温室大棚,香瓜喜获丰收。 张宪丽 摄
准格尔旗打造20万亩玉米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基地。贺润 摄
准格尔旗小滩子村黄河稻渔秋景。 贺润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苗家摊社区“盘穴活体蔬菜”基地,沉寂了一晚的苗家滩社区又开始热闹了起来。喷灌的、采摘的……大棚内从事各式工种的人们忙碌不停。

  “一次定植、多次采收”,蔬菜如花卉般在盆中“绽放”,菜品新鲜,色泽油亮,装点成景,可赏可食。苗家滩社区“盘穴活体蔬菜”基地既是一处动人的风景,又是当地农民致富的“聚宝盆”。

  传统产业焕发新机,育才引才渐入佳境,文旅融合大放异彩……大美准格尔正在演奏乡村振兴合奏曲,并斩获多项殊荣:全国文明县城、全国园林县城、全国卫生县城、全国水土保持生态文明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旗、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022年中国百强县。

  传统产业焕发新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准格尔旗地貌复杂,境内70%是梁峁山区,20%是沙漠,10%是平坦地区,素有七山二沙一分田之称,境内有黄河冲击平原区、沙漠区、砒砂岩丘陵沟壑区、煤炭开采复垦区等,立地条件千差万别。

  如何贯彻好、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展好乡村产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准格尔的答案是:下足绣花功夫,擦亮传统产业新名片。

  今年3月份,在中国首届草莓品牌大会全国优质草莓擂台赛上,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选送的“甘露草莓”“红颜草莓”2个品种、3个系列品牌(莓贵妃、踏雪寻莓、青莓竹马)草莓,斩获2项金奖、2项银奖,并荣获中国草莓品牌大会“2022年度受市场欢迎草莓区域公用品牌”荣誉称号。十二连城乡区域品牌“黄河·十二连城”成为本次大会唯一一个内蒙古参赛品牌代表。 

  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儿,玛瑙般的草莓让人垂涎欲滴;那边儿,果蔬大棚四季常青。

  走进十二连城乡的果蔬大棚,绿的吊瓜、红的柿子,新鲜待采的水果蔬菜鲜得惹眼、嫩得爽口,以高品质、好口感在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优质设施果蔬走出了品牌化的产业发展之路。

  在暖水乡德胜有梁村,好吃够味儿的山地苹果成了当地人的新宠……

  依托黄河冲击平原发展规模化养殖、规模化种植、设施果蔬等现代农牧业;利用梁峁山区自然条件,发展山地苹果、小杂粮、准格尔羯羊等“名特优新”品牌农产品;利用境内风光等清洁能源优势,发展屋顶光伏发电、清洁供暖、光伏旅游等绿色能源产业;充分发挥工矿企业带动作用,依托煤矿复垦、绿色矿山建设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应,发展机械租赁、入股分红、物业保洁、绿化服务等关联产业;充分挖掘黄河文化、西口文化、美稷文化、漫瀚文化等厚重的历史文化元素,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五条主线相互独立,又互为依托,衍生出无数让农民富裕、农村兴旺的产业项目,共同构成了准格尔旗乡村振兴产业遍地开花的新格局。

  党的二十大之后,鄂尔多斯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高点定位高标谋划,提出和确立了建设“四个国家典范”(建设生态治理典范、建设文明城市典范、建设共同富裕典范、建设市域社会治理典范)的发展目标。

  围绕发展目标,准格尔旗奋勇争先,在推动共同富裕上立标杆。准格尔旗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产业振兴为引领,设立专项资金3亿元以上、吸纳企地共建资金1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业,打造三个国家级示范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园、小杂粮产业示范园)、三个万头级养殖基地(万牛、万羊、万猪),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新农村。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黄河稻渔田园综合体、量蕴100万头生猪、中天科技湖羊、4个万牛养殖项目建设,建成20个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样板村,所有嘎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35万元以上,农民稳定增收在2000元以上。

  育才引才渐入佳境

  在内蒙古兴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杨林涛正在与团队其他研发人员对即将投产的电子级高新硅基进行进一步研发。2020年,他选择来到内蒙古兴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技术研发工作。

  薛友祥是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山东省重点人才,2020年,被引进到准格尔产业园主持相关研发工作。在内蒙古先进陶瓷设计院研发实验室内,总工程师薛友祥带领科研团队正在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乘着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东风,准格尔旗也全方位展示出了爱才惜才的诚心举措。

  准格尔旗的发展离不开人才,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人才。

  2022年,全旗引进培育人才项目,高层次人才团队已达10个以上,同时采取“绿色通道”方式,面向全国“双一流”高校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43名。面向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育部直属师范类院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及省级重点师范院校公开招聘教师118名,从全国“双一流”和重点院校引进党政人才4名,为全旗四家公立医院招聘247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50名。准格尔旗的人才工作格局起步成势、渐入佳境。

  准格尔旗对人才的渴望,是每时每刻;对人才的保障,是年年加强。准格尔旗对全职在准格尔旗工作的“准格尔杰出英才”“准格尔贡献突出英才”“准格尔青年优秀人才”,分别给予10万元、8万元、5万元一次性奖励;出台《准格尔旗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评定管理办法》,对入选产业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和创新创业基地的,分别一次性给予20万元和50万元的科研经费资助。

  人才强、产业兴。如今,人才活跃在准格尔旗的工厂田间。

  准格尔旗接续与区内外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引流工作,羯羊科技中心、小杂粮科技中心分别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科院达成合作科研项目20个,安排10名博士硕士在示范基地开展研学工作。高标准打造十二连城乡土人才实训基地、暖水乡林果产业基地、准格尔召绿色矿山基地,构建辐射全自治区乡土人才实训基地,促进“基地+产业+本土人才培育”多方形成合力。发挥鄂尔多斯乡村振兴专业技术服务中心教育主阵地作用,采取“理论+情景教学+田间实操培训”教学模式,培训乡土人才达700人。通过柔性+刚性引才方式,引进畜牧兽医、设施农业、植保等区内外的50名行业专家,组建农牧领域专家人才智库。派出10个技术服务工作组、农机推广人员108人,深入苏木乡镇开展农技人员送科技到基层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服务1150次,服务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126户、农牧民1905余人。

  文旅融合大放异彩

  民心所向,忧之念之。民康物阜,盼之行之。城市宜居、乡村宜业,准格尔旗正收获着文旅融合的流光溢彩。

  绿油油的稻苗齐刷刷地挺立在碧波荡漾的万顷水域间,一望无垠,生机无限。其上方500米玻璃栈道成为周边游网红打卡地。

  依傍黄河母亲河滋养,准格尔旗大路镇小滩子村特色水稻种植、水产养殖风生水起。穿境而过的旅游线路上兴建起“农家乐”“渔家乐”,一幅业兴、民富、村美的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原先这里是一片撂荒的盐碱地。2021年3月,准格尔旗大路镇政府通过企地共建投资1900万元动工建设一期准格尔黄河稻渔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以生态稻和有机稻标准种植水稻,以观光旅游标准种植彩稻,以立体活水养殖鱼、蟹、虾,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去年这里产出39万斤水稻,观光游客达6000万人,不仅带来了12.9万元的观光收入,还带动周边70多家渔馆及‘农家乐’饭店人气爆棚,更助力周边农牧民致富奔小康。”内蒙古承泽稻渔生态农业观光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说。

  “去年,我在这里做营生,一年拿到工资、奖金及土地流转金共5.3万元。年收入比土地流转前翻了一番。”64岁的周光荣边打理稻田边说,他黝黑的脸庞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荒滩变稻海,眼前的美景是准格尔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写照。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准格尔旗兴胜店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与乡村旅游、农家乐融为一体,村庄建设保留了乡土气息,展现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风貌,兴胜店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区文明村镇”“全旗美丽乡村”……

  从以前的“脏乱差”到现在的“美如画”,焕然一新的兴胜店村不仅造福了当地百姓,也吸引了周边一大批游客前来赏景、休闲,享受美丽乡村的恬静。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对文化工作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做好新时代文化和旅游工作提供了强大指引和根本遵循。

  “我们将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建设‘文化强旗’,打响‘黄河大峡谷、黄河大沙漠、神奇大松树’旅游品牌,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抓好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全力推动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准格尔旗文旅局负责人激情洋溢地说。

  聚力文旅融合,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准格尔旗正积极谋划,不断深耕文旅融合大文章。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提升”。推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打造书香图书馆、少儿图书馆,力争建设1-2处城市书房、24小时图书馆,常态化举办读书分享会、亲子阅读等活动。统筹城乡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推动艺术创作勇攀“新高峰”。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打造漫瀚调剧《黄河情》《薛家湾》等精品剧目,推进“网上乌兰牧骑”建设,创新线上线下服务方式,进一步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推进十二连城遗址博物馆、包子塔古寨墙等项目建设,推出文物古迹旅游路线,开展小小讲解员为家乡文物代言等活动,让“静”的文物“活”起来。开展“骡驮轿婚礼”“漫瀚调剧”等非遗项目进景区活动,拍摄专题宣传片——遇见准格尔非遗,不断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影响力。

  ——推动文旅市场呈现“新气象”。落实“三集中三到位”“一件事一次办”“接诉即办”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指导开展评星定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等工作,加强文化旅游经营场所违规违法问题执法,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安全监管工作,营造平安文化旅游市场环境。

  ——推动文旅融合绘就“新画卷”。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深度融合。推进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黄河大峡谷5A景区创建工作,推动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稻渔生态观光园等项目建设。发展生态旅游、智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实现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从“黄河大峡谷”“黄河大沙漠”“神奇大松树”元素入手,加大旅游推介,持续开拓重点客源市场。继续打造杏花节、漫瀚调艺术节、那达慕大会、沙漠汽车摩托车越野赛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品牌。 

  新的蓝图已经绘就,准格尔旗各族各界干部群众将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高质量发展纪实之三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共绘乡村振兴“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