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匠心筑梦 香远益清

——回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刘文山八年职教路
  □朱艳波 

  文山书记,您在凄冷的深秋悄然离去,我们的思念在深冬凝结成冰。这校园的每一座楼宇,都镌刻着您的勤勉励志;这校园的每一条道路,都保留着您的求索笃行;这校园的每一株草木,都滋养着您的温柔敦厚;这校园的每一位师生,都铭记着您的不遗余力。今天是您离开兴安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心灵故乡的第65天,风依旧在耳畔吹过,鸟儿在空中流连盘旋,草叶蝴蝶般翻飞起舞。一季初见之欢,一季离别之苦,这处处律动的光影是不是您又回到校园与师生们的真情相拥?

  7000名师生已在校园内有序流动,那片您用脚步丈量了数百次的绿茵场上,孩子们正跑着、笑着、跳着,无忧的面庞英气满满,青春的气息热气腾腾……就像中秋节那天的学生餐厅,孩子们跟您比赛包“元宝”饺子,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出来,在烟火气中听您讲那过去的故事:从您儿时在林区的趣事到您高考前一个月的和衣而眠;从您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到林区投身教育;从您担任小学到高中全学龄全学科教师的过往,后来兜兜转转又回到校园的丰富履历。您告诉孩子们:“青春就如这热气腾腾的饺子,使命就是要在水中翻滚和奋斗!”孩子们听得意趣盎然。

  您在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这八年,没有一个青年节、国庆节不是和师生们共度的,您对学生的关爱在这2900多个日夜里从未缺席,哪怕在您昼夜奋战150多个小时,累倒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您也还是以一名老党员、老团干、老师长的身份全程听完了青年大思政课,直到120急救车来了,您还殷殷嘱托:“让我家属到医院照看我,你们还是要坚守岗位,疫情形势如此严峻,学生们不能没有人管啊……”这一句真挚的嘱托护佑了10月12日凌晨睡梦中的兴安学子,护佑了驻守学院的教职员工。夜是那么静,天空是那么深邃,只有北极星闪烁着清冷的光辉,巡逻保安的脚步踏实地巡遍校园每一个角落,而您就这样附着一身冰冷的抢救仪器,心脏反复室速、室颤,用药、除颤、胸外按压……无济于事,我们悲痛滞泪,无力回天,您就这样带着那颗赤诚火热的拳拳忠心和历尽艰辛疲乏不堪的身体恋恋不舍地永远离开了。

  “办教育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 

  清晨的教室里,孩子们书声琅琅,没有人知道教室的角落里坐着的这位若有所思的长者是学院的党委书记,您从2014年冬天来到学院后,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课堂,体察学情。“办教育就是要从源头抓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这是您在全体教职工大会上掷地有声的承诺。您不用讲稿侃侃而谈,从初进校门的点滴感受到走遍校区的整体认知;从学生需求到教师渴盼;从近景规划到远景目标;从教育情怀到教育梦想,老师们听得如醉如痴,深深折服于您广阔的视野、大气的格局、高远的境界。在学院面临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时期,您的一番讲话极大鼓舞了教师们的士气,提振了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信心。在您高大魁梧的身影里,在您智慧温暖的目光里,在您亲切和蔼的笑容里,我们看到了慈祥,看到了坚定,看到了敏锐,看到了力量,看到了希望。可没人知道,您在深夜无法入眠,心中反复思考着这些问题:学院办学困难,是什么扼住了生源这个发展的咽喉?如何挖掘特色实现发展的突破?

  “咱们始终不能忘记我是谁?为了谁?学生的事就是头等大事。”您深入班级,进入宿舍,暖气热不热?饭菜贵不贵?亲临现场,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老旧宿舍改造在您的亲自督办中快速完成了工期。物质条件解决了,您开始深研课堂,倒推研究毕业出口和入学进口的内在关系,对职业人才培养做了一张完整详细的思维导图。您全面细致了解学生的需求,一针见血、毫不留情地评点教师的教学。您很快发现了问题症结,您在教学工作专项会议上问大家:“我们究竟要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要怎样办职业教育?”这是改革路上最棘手的问题,这是教育发展最难突破的瓶颈。但您就是要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改,您说:“职业教育不是纸上谈兵,是要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匠人技能是关键,匠心孕育是内核,我们要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要有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匠心精神,要有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学服务精神。”于是您大刀阔斧,解放思想,提升学习,借鉴改革。您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依托国家政策、政府支持、行业援助,甚至不惜动用几十年积攒的个人资源,四处“化缘”寻找机会,咬紧牙关送大批干部去名校深入系统学习教育管理,提升素养内涵;送一线教师和辅导员去国内外职业教育一流院校学习职教教学改革。您不辞辛劳行程万里走访了百家企业,深研国家发展规划、深研教育部等八部委各项部署,到职业教育前沿咨询,结合内蒙古地域发展现况,超前凝练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毕业即就业。”的现代职教新理念。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教融合是职教办学的本质要求,是彰显职教功能、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可挖掘!”

  历史上所有的改革都是伴随着阵痛。您这一职教办学理念的提出就像一阵席卷而来的飓风,吹皱了因安然而习惯了的稳定,因稳定而习惯了平庸的“平衡”状态,虽然这飓风带着心灵世界的一种灵魂的风姿和人格的魅力,赢得了一部分人的敬慕和仰望,但也遭到沉浸在传统教育思维中不敢改变、不愿改变、不会改变的教育者的怀疑和否定。“不懂教育的行政官员”“没事瞎折腾啥”……这些负面舆论一时哗起。

  然而您已经料到改革面临的巨大阻力和迷茫,但您常说您是林区大山里长大的孩子,什么恶劣的环境和危机都不能打败“生”的渴望,迎难而上,百折不挠就是您灵魂的底色和骨气!学院要生存就要从下至上目标一致,从上至下统一思想。于是政治家的韬略和魄力在您处理生存危机和学院转型的过程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对于不理解、不配合的同志,您一一亲自走访,躬亲问教,摆事实、讲道理,语重心长,促膝长谈,逐一破解思想困惑。您积极推进了“党委领导、五化协同、大抓基层”的工作新机制,建设了“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一级抓一级,实现了各级班子引领、践行改革的新局面,您团结老同志,鼓励新同志,既调动了党员干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又给在校师生和校外家长吃了一颗“定心丸”,来学院不会后悔,毕业即就业的朴实要求不是梦想。您就是这样带领学院人秉烛觅索,全心投入,有效引领了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主旋律,把职业教育办学新理念深深扎根于学院的土地上。

  在八年的艰辛历程中,您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一往无前的开拓精神不仅做好了顶层设计,还埋头苦干,打破重重壁垒,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深耕细作。带着一批队伍,带着合作诚意,带着教育情怀,带着苦口婆心,带着质朴踏实,走访全国各地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经多次磋商,数次研讨,比较甄别,立足“红色兴安绿色发展”的理念,思考改革的突破口,多少个无眠无休的夜晚,多少次唇枪舌战的雄辩,多少回不厌其烦的解读,您在思考,您在琢磨,您是憋着一股劲儿想用事实胜于雄辩的结果做一个标杆,用鲜活的成功典范来带动所有学院人对您提出的职教发展理念死心塌地笃信并心无旁骛地践行。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您亲自指导于2015年成立的马术运动与科学系,按照“岗-课-赛-证”有效融通的途径,为马业人才培养创造了一个成功典型。您从入职进课堂听第一节课,到引领指导我们形成“办学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紧贴行业发展、产业布局,课程设计职业化、教学方法国际化”的成功转型办学案例,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随后,马术专业的马车亮相冬运会,毕业的学生入职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的高级马术俱乐部,真正完成了“职教一专,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职业教育使命。学生开心了,老师点头了,家长满意了,那些曾经迷蒙犹疑的人也心服口服了。马术专业乘势而上,2019年实现了“中高职融通、应用本衔接”。那年,《中国青年报》记者不远千里来到学院专门深度采访了马术专业的办学历程,在高职专业改革领域引起了普遍关注,这一次难得看到您也欣慰地点头了。

  2019年您锚定职教发展新航向,先行一步,进行校企深度共建共融,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模式”。依托交通与机电工程系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地方的汽车维修与检测行业培养高水平技能型人才,您多次前往北京、河北邯郸、山东聊城等地考察调研,在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升级的关卡,您一下精准抓住了新工科发展的命脉:“动态优化现代产业学院布局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职业教育的重要改革任务。”您果断决策,可以借助汽车领域知名企业北方集团的力量,来打造我们自己的理实一体化师资队伍,建设现代化的汽车实训基地,把汽车这一新工科专业做大做强。于是您又一次在质疑和挑战中走在了职教改革的荆棘丛中,2022年3月底,学院以产业化的方式运作,与市场发展同频共振完成新能源产业学院汽修专业的深度校企合作,为学院节约实习实训设备资金100多万元,已培养汽修专业人员300余人,打通了汽车修理人才培养的最后一公里。让来校参观考察的教育同行赞不绝口。在我们引以为傲时,您又警觉地提醒我们:“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产教融合是职教办学的本质要求,是彰显职教功能、提升育人质量的根本保证。我们还有很大空间可挖掘!”

  于是在您的率领下,打造新时代职教“三管齐下、四链融合”产业学院新载体再次成为学院职业发展的重要使命。您反复强调:“产业学院是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契约集合,校企双方以产业学院为依托,构建职教办学大格局!”您再一次靠前指挥,综合协调按照兴安盟重点打造20条产业链的指示精神,采取“一站式”运作模式,对接内蒙古森工集团以及山东鲁安消防安保有限公司,为区域发展培养高技能消防专业人才。2021年9月,在学院新校区建成了消防救援学院。您又抓住国家“百万大扩招”的政策指引,协调内蒙古森工集团依托“扩招”政策联合招生300余人,极大地解决了林业职工子女就业问题,真正实现了国家倡导校企办职业教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理想关系。

  就是在您精准施策下,目前学院已经形成了“一个院系一个行业部门引领,一个专业一个龙头企业衔接,一项技能一位企业师傅传授,一名学生多项特长保障就业”的职教发展新格局,使学院成功跻身内蒙古职业院校第一方阵。让人折服的是今年4月26日,您在为大家分享新颁布的《职业教育法》学习感悟时,大家惊喜地发现国家新《职业教育法》所指明的七个“坚持”正与您平日倡导的办学理念不谋而合,这“新法”几乎是对我们学院八年办学坎坷路的一个总结,对八年办学成果的一个理论论证。

  “思政课教师讲授的是信仰的学问,耕耘的是思想的田野,回答的是时代的课题,担负的是立德树人的使命责任。”

  “一所学校仅仅依靠特色办学还远远不够,还要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国际合作上下足功夫才能行稳致远,才能实现真正的内涵发展。”您在职教发展主责主业稳步推进的同时,时刻也不忘“三全育人”的使命和担当。人心齐,泰山移。您始终倡导在政治思想引领上要下功夫研究,在如何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要深度思考,育人之本,德育先行,您反复提到党的新时代的教育方针,“‘高素质’和‘高技能’是一组并列短语,意味着同等重要。”于是您启动了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到生活思政的育人实践。

  如何寻找思政突破口?从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抓起,积极引进思政专项人才,极大缓解了思政师资极度紧缺的局面。您的谆谆教诲还言犹在耳:“思政课教师讲授的是信仰的学问,耕耘的是思想的田野,回答的是时代的课题,担负的是立德树人的使命责任。”有了队伍,您又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水平,怎样让育人发挥实效?指手画脚不如亲自示范。您开始带头深耕思政育人沃土,带领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走上讲台、走进宿舍、走入实训车间,以丰富多样的形式讲授党课。在您视野广阔、站位精准、案例典型、语言丰富的党课示范下,各基层书记纷纷深研细磨,一时间,如何讲好党课成为学院热议的话题之一。抓住了这个“领头羊”队伍,您接着强调思政教育的辐射效果。明确指出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重要力量,是主阵地上的基层指挥员。您安排思政教师与辅导员结对子,引导辅导员学会从身边事汲取素材,讲授生动、活泼、有力有效的生活思政课。这些举措一石激起千层浪,逐步提升了学院整体师资队伍的思政育人水平。

  2020年底,您又亲自主持了思政教育专题党委会议,讨论通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岗位补贴”专项经费定档与发放方案,并于当年就兑现了思政津贴。“思政教育绝不是关起门来在校园内的一己之欢,必须联合提升,向国内高水平院校看齐。”您边指导边在2020年5月,开启了与属地政府下辖20余家企业的校政企三方合作,开展与内蒙古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手拉手项目,开展与兴安盟委宣传部、党校共建马列教研活动,一系列的纵横合作与深度共建,为学院思政建设拓展了新视野、创造了新机遇、搭建了新舞台。

  “大思政格局的建设需要一支过硬的思政队伍,更需要一支团结共进的专业教师队伍!”您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宣传部和教务督导处双行政主体齐抓共管的课程思政管理运行体系,让学院“门门课有思政,堂堂课妙用思政”。通过革故鼎新、守正创优,“教师有动力,课堂有魅力,创新有合力”的课程思政大改革在学院铺开,“理论主课堂+生活大课堂+网络新课堂”的“三维立体”思政育人模式也荣登“学习强国”平台。以“国学大讲堂”“红色文化”“工匠精神”作为思政教育融通课程模块元素,结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育人探索在全国职教专家邀请课中获得了不俗的反响。近六年来,您励精图治,殚精竭虑,为思政大格局的谋划沥尽心血,就在思政育人硕果累累、各类教科研赛事捷报频传之际,您又匆匆赶往红色文化研讨会的现场,兴安红色文化研究,一如您细心呵护的孩子一样,八年来在您的关怀和支持中茁壮成长。

  兴安盟是革命老区,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就诞生在这里,通过研究传承红色基因,传播兴安红色文化,提高兴安盟在自治区及全国的知名度,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作为兴安盟唯一一所高校,我们要承担起研究传播兴安红色文化的责任,扛起研究传播兴安红色文化的大旗。”您在红色文化研究筹备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

  您不辞辛劳亲自带队到“一馆三址”探讨,最终创新红色兴安历史与民族团结的品牌专题课“伟大的创举”“从红船到红城”等相继诞生。此举获得兴安盟委政府的高度关注,五门兴安红色课程也成为兴安盟青年干部学习提升的必修课。

  职业院校很重要的使命和责任,就是既要办好教育又要承担好社会培训。“伟大的创举”等三门主干课程在内蒙古党校鉴定通过后,正赶上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大庆。您总是能洞察先机,抓住每一次关键机遇,学院随即在兴安盟开始了兴安红色文化普及教育培训工作。从自治区统战干部、民族工作干部再到区外高校思政课教师,范围、规模、影响不断扩大。2019年11月8日,自治区党委统战部、内蒙古社会主义学院将我院确定为“现场教学基地”;2020年2月以兴安红色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兴安红色文化大讲堂”,获自治区教育厅思政课精品项目。

  “高校的使命就是助力地方传统农牧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学院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先条件,最适合验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应用型技术学院的特色研究和办学成效。”

  怎样用一个成功案例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您曾多少次深夜在办公室里屏气凝神,遇到纠结处起身来回踱步。“开放办学、服务社会”始终是您心头的大事。成立学院培训中心,全面推进社会培训工作,一方面有效发展办学理念,一方面尽学院绵薄之力反哺社会。在拓展培训这条路上,您不知磨破了多少双鞋,您带领学院党政干部深入旗县农牧区、各企业等,开创了学院开放办学、服务社会的新局面。2015年,您带领学院班子积极沟通自治区扶贫办和自治区人社厅为学院成功申请了内蒙古东部区农牧民创业致富培训基地和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使学院在转型初期便搭上了社会服务的快车,拓展了各级各类培训的平台。

  内蒙古东部区农牧民创业致富200位带头人的培训;兴安盟3000人的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内蒙古森工集团的7000人林业职工职业技能培训;引绰济辽大中型水利水电移民工程1100人的转岗培训……八年来,学院各专业的培训团队在您的带领下走田间地头,访牧区山林,量身定制,送课上门,培训到户,线上加线下,已完成近千个班次,十几万人次的培训。力尽“兴安人自己的大学”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贡献高校力量。

  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是否意味着低学科型教育一等?如何抓住机遇把匠人匠心培养与高端科研完美整合,又用怎样的路径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造一条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2018年内蒙古关于“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中的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给了您灵感。您于2018年12月再一次带团进京,以“程门立雪”的虔诚感动了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业学院的几位专家,几轮探讨畅谈中,您如数家珍介绍兴安盟主打生态产业与绿色产业牌,“高校的使命就是助力地方传统农牧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学院有‘天时地利人和’优先条件,最适合验证 ‘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应用型技术学院的特色研究和办学成效。”此思路得到专家们的高度认可。在您的快马加鞭亲自筹划中,2019年,水资源环境康养院士专家工作站成功落户兴安,至此,2018年建立的“全国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工作站”,2019年成立的“中国地热与温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内蒙古中心”和“内蒙古守正检测认证中心”,就与水业学院和健康科学研究中心构成了您在科研助力职业教育方面的“两站一院三中心”的宏大格局。

  2022年1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受您邀请,再次将‌玄武岩科技成果转化惠及兴安,落户兴安职业技术学院。短短五年科研兴校的时光,学院研究型教师队伍迅速成长,近几年完成各类重大科研项目101项,学院 “政产学研”合作落到了实处,激活了乡村振兴新思路。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让职教人更有尊严、更有舞台、更有魅力!

  文山书记,犹记得您出席“第五届中蒙俄职教论坛”的情景,时间一晃过去这么多年,您在学院国际交流合作方面的拓展也是成绩斐然。2014年末,自治区提出进一步加强区属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更好地发挥内蒙古“桥头堡”作用的决议。兴安盟政府高度重视,将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院。此文件正在学院转型困难时期传达到校的,当时大家对内部办学尚有若干难解的谜题,怎么发展国际交流?不亚于天方夜谭。然而刚刚到任的您是服输的人吗?是逃避的人吗?也许是因为您有多年在口岸城市工作的经历,也许是要鼓励大家提起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您笑容可掬,举重若轻,成立学院国际合作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和对外合作与交流处,亲自部署指导学院对外交流工作,学院向北开放工作实现了零的突破,与蒙古国、俄罗斯7所学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在专业建设、互派留学生等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蒙方和俄方的一致好评。招收和培训留学生人数达到500多人(次),互派师资交流学习80多人(次)。您的这种放眼全国甚至全球的视野和格局,深深震撼了万名师生,您脚踏实地、广泛调研,带着拼劲、闯劲把学院国际交流工作不断精细化、品牌化,创出了全区一流的国际交流办学模式。您牵头在2016年6月成立全国第一个“中蒙俄区域职业教育联盟”。您又牵头成立了中蒙俄东北亚旅游商务合作学院,秉承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办学理念,举三国优质教学资源,开展学历教育、职业技术培训等多维合作办学。正是在您高瞻远瞩、缜密规划下,学院国际交流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甚至在有些领域,成为内蒙古职业院校当中的领先者。

  “物质的新家是浅层次的体面,精神的新家才是深层次的体面。我们不能醒得早,起得晚,我们要袍泽同心建设一所兴安盟自己的本科大学!” 

  在学院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逐步向新的发展阶段迈进时,您的一句振聋发聩的话语又一次感动了师生:“一群天底下最朴实无华的职业人干着天底下最神圣的教育事业,我们难道不该有个崭新的家园吗?”于是2017年4月新校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到2022年9月全体师生搬迁至新校区,历时五载,三番选址……您拼尽全力给了大家一个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的新校区,这是兴安盟委行署实施的重大民生功业,也是您对兴安盟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谋划的浓墨重彩的大手笔。

  “物质的新家是浅层次的体面,精神的新家才是深层次的体面。我们不能醒得早,起得晚,我们要袍泽同心建设一所兴安盟自己的本科大学!”您再一次把兴安儿女的目光聚焦在学院筹建本科的民生工程上。2020年12月9日,您请示兴安盟委行署向自治区人民政府呈报了《关于申请设立本科职业高校的请示》,提出在兴安盟建设一所职业本科高校的申请。回想2020年到2022年的一千多个奔忙的日夜,您第一时间落实盟委会精神,多次召开本科筹建推进会,对标对表,强弱项,补短板,集思广益,做好建设本科论证报告,力求更精细、更完善,集中凸显学院多年探索的办学特色。您又不顾及手术后虚弱的身体,抱恙在北京、河北、浙江一对一、点对点、心贴心地联系对接教育部专家,求教升本评审各项准备工作,日行千里,面包和泡面就是一顿餐,有多少个披星戴月、晨露未晞的日子,额头青丝一半白的您,晚上十点半还靠在地铁上的栏杆处沉思布局。在您的绵绵用力和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带动下,本科申办工作实现了新突破。

  千帆过尽方解油盐非易事,青丝渐白才知岁月不待人。您谈话常常信手拈古引典,娓娓不绝,谈工作思路奇清、义正词严;谈生活襟怀坦荡、璞玉浑金;谈业余爱好意趣盎然、惺惺相惜;谈人生抱朴怀素、怡然自若;历经磨难使您对教育有了更深远的抱负和关怀,几经辗转使您对人生有了更明澈的认知与感怀。您在工作上的严厉让百位中层干部无一不在批评中逆风生长,有时真的觉得您就是批评家严羽转世,为“取心肝刽子手”的暴风式批评让很多人辗转反侧,但领悟后又深深佩服您的“百不遇一”了。尽管在工作上您没有一丝降低标准的要求,但在生活中您为人幽默风趣,出口成章,而且一肚子掌故,那么真诚简单地与每一位师生交朋友,对每一位师生知疼着热,体贴入微,每句话是那么恰到好处说到人心深处,那么有人情味儿,那么通同理心。您的悲天悯人、体恤下属有口皆碑,还记得您2020年元旦到职工家看望教工重病家属的路上对我们说道“我们眼睛里除了平视和仰视,更应该经常俯视,俯视疾苦和病痛,俯视角落和夹缝,俯视基层和民心。”每逢教职员工婚丧嫁娶,但凡不出差您必定亲自慰问;每年学院教工的家有高考生,教工的生日,都能收到您的问候鲜花与爱心蛋糕;重病疾患的教工,您总是亲自关怀,嘱咐工会协助患者申请各种扶助……

  文山书记,在您不幸离开人世为您整理生平事迹撰写悼词的多个昼夜里,我一次次反复循环地忍受着揪心的痛楚。您生前对各项工作要求的严苛我已熟稔于心,您对宣传工作强调真实、典型、高效、创新的指导我亦秉承遗志。此次校园静默期间,您曾亲自批示:“不要宣传领导到哪调研,这是干部职责,要多宣传一线那些驻守岗位的老师、志愿者学生、服务人员。”文山书记,您虽然驻校整整150多个小时,每天到校园各角落调研、部署安排工作,但却没留下一张深入工作一线宣传的照片,直到此刻我还在深深遗憾和自责中……文山书记,您对老师,对学生,对朋友,都关爱有加,唯独对自己和家人缺少关爱,您因工作繁忙缺席了老母亲临终前最后一面的嘱托,您因工作繁忙缺席了自家孩子高考前的陪伴,您又是因工作繁忙缺席了自己术后复检的关键时刻……

  “本是林中客,偶坐学堂前。”您经常自嘲,却不知学院人都觉得您来校后开创了职教的一个新时代,我们私下都亲切的形容这是兴职发展史上的“文山时代”,如今您走了,但您的精神永远护佑着学院的每一寸土地,感动着每一株草木,鼓励着每一位师生。我们将在冬雪消融、春风拂面之时,继续吹您吹过的风,继续传承您壮志未酬的遗志,继续眷顾您深爱的人间岁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回忆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刘文山八年职教路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广告
   第04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广告
   第08版:阿拉善高新区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收藏
   第12版:公益广告
匠心筑梦 香远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