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多面手”

  □本报记者  白莲

  在内蒙古工业大学雷达技术与应用实验室,谭维贤教授正进行一项应用于民航安检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实验“稀疏阵列毫米波全息成像实时处理工程化验证”。

  “面向新一代民航毫米波全息成像安检技术应用,我们致力于实现优于0.2秒/帧成像速率,提升安检效率。”谭维贤说。

  谭维贤是个不折不扣的“多面手”:悉心育人,处处以学生为中心,是学校的“师德标兵”;潜心治学,主持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屡获相关科技奖励,在专业技术领域取得突破性关键技术成果,是自治区“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4年,通过自治区相关人才政策,内蒙古工业大学引进多名青年优秀人才,谭维贤从中科院来到内蒙古并加入学校雷达技术与应用研究团队。“我们开展的技术研究,要面向国家和自治区的实际需求。”作为信息工程学院科研教学骨干,他与团队围绕自治区雷达领域学科建设、平台打造和产业创业需求,在雷达成像技术与遥感应用相关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

  为突破毫米波全息三维安检成像雷达系统技术瓶颈,在综合考虑系统成本和复杂度的基础上,谭维贤带领团队另辟蹊径,提出“同时多通道信号发射、多通道信号接收”的收发模式,走上一条自主创新的研发之路。

  采用同时信号发射降低数据获取时间,是现有系统难以逾越的鸿沟。为克服这一困难,他从射频电路出发,理论结合仿真与实践,反复推演每一个输入、输出端口的实际信号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性,深入分析各类误差的原因,不断优化干扰抑制、误差补偿和成像处理算法。

  对于科学研究,他总是沉浸其中。为一个关键实验数据,他连续几周坚守在实验室、系统联调车间。为更好地提高目标检出率,他以自己作为被检对象,经常几个小时保持一种姿势,获取上万幅雷达图像,用于分析被检姿势和环境干扰等对检测性能的影响。历经近2年艰辛攻关,终于实现了全息三维安检成像雷达定型。

  内蒙古地质结构复杂,在草原植被、黄河凌汛等生态环境监测方面,有遥感和雷达技术的紧迫需求。在微变监测雷达研发过程中,谭维贤和团队扎根厂矿、灾区一线,风餐露宿、与设备为伴,夜以继日地分析系统误差,采集环境干扰、算法精度及监测点稳定性等对监测性能的影响。寒来暑往,历经数年持续研发和数据积累,谭维贤所在团队最终成功研发了完善的多维形变监测与预警系统,为滑坡监测预报和决策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现在,微变监测雷达系统已实现成果转化,并应用于全国20余个省份的滑坡监测和应急救援等领域。

  谭维贤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探索教学科研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以科研反哺教学。谭维贤认为,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能够激发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科研训练。

  “在谭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能够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还能了解到最新的学术动态。这让我感受到科研的魅力,激发了我对科研的兴趣。”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彧赫说。

  冲锋一线、攻坚克难,谭维贤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读图
   第06版:要闻·广告
   第07版:科技
   第08版:青春号
   第09版:首府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95后”小伙捐献造血 干细胞点亮生命之光
青春正向奔赴 赋能城乡力量
青少年要理性对待社会热点
●速览
校园“多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