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诉前调解化干戈 省“费”减“累”更便民

  □本报记者  李晗  通讯员  安滨

  “原以为这个事必须得上法院,没想到调解员三言两语就把问题解决了,真是太感谢了!”日前,家住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的当事人赵大姐在纠纷解决后,拉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

  案件是这样的,赵大姐等多名离职员工因被某公司拖欠工资,将该公司诉至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法院在审查案件材料后,考虑到该案件虽然人数众多,但事实清楚,争议焦点明确,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法官遂采取诉前委派调解的方式顺利解决了纠纷。

  这是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为社会和谐稳定“赋能”的缩影。

  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进诉前调解,强力推进诉源治理工作,为人民群众提供线上线下多途径、高效率、低成本的纠纷解决方案,让大量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有效减轻了人民群众诉累。从2019年开始,截至目前,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诉前调解案件达53490件,新收诉讼案件呈下降态势,诉源治理成效凸显。

  针对全市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地域特征,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建立健全基层解纷服务体系,构建以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为主体,纵向延伸至乡镇、村,横向对接基层治理单位、基层党组织和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形成村——乡镇——基层人民法院及人民法庭三级解纷路径,及时就地预防化解纠纷,强化乡村司法保障,助力乡村振兴。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要想牵住矛盾纠纷化解的“牛鼻子”,重点行业领域是关键。对于金融、教育、环境、房地产、医疗等重点行业领域及具有地区特色的涉三农领域,全市法院积极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及产业园区研究源头治理举措,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衔接机制,形成行业性专业性调解、仲裁等非诉讼方式挺在前、诉讼托底的分级纠纷化解模式。

  “我们还充分发挥社会各方力量协同作用,拓宽与政府部门对接途径,加大与人民调解、行业专业调解、行政调解、律师调解、仲裁、公证等衔接,凝聚诉源治理合力。” 呼伦贝尔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庭长陈伟说。

  “如果通过诉讼,普通程序就需要6个月,现在通过诉源治理中心,仅几天时间就把事情解决了。”在海拉尔区工作的律师沈鑫在顺利办完一起民间借贷案件后高兴地说。

  沈鑫是这起民间借贷案件中原告方的代理律师,因一直联系不上被告方,起诉后法院委托至海拉尔区诉源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之后,调解员联系上了被告方,约定双方见面,并给被告方充分释法明理,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后,经过法院做司法确认,就可以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民事裁定书。同时,通过诉源调解中心还不需要缴纳诉讼费,不仅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提高了纠纷处理效率,还最大限度预防了当事人双方激化矛盾。”沈鑫说。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积极参与党委政府牵头的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建设,根据中心工作部署及法院职能作用,因地制宜指派速裁快审人员入驻中心进行指导调解,进行司法确认,并提供相配套的便民诉讼服务。

  据陈伟介绍,全市法院还积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调解员、五老乡贤等基层解纷人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对于涉牧区纠纷,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分流至嘎查或基层解纷人员实时进行化解、调解,并提供法律指导等服务,打通诉源治理“最后一公里”。

  目前,呼伦贝尔市两级法院共建成人民法院调解平台74个,调解纠纷类型覆盖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纠纷等领域,设立家事调解、人民调解、律师调解等调解室50个。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特刊
   第06版:内蒙古全民健身
   第07版:读图
   第08版:区域新闻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优“检察供给”
站好“护学岗”
巡察接地气 精准解民忧
安全宣传“一对一”
政商关系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鄂尔多斯警方破获 百人以上涉毒犯罪案件
200多公里的回家路,他走了44年! □本报记者 陈春艳
诉前调解化干戈 省“费”减“累”更便民
拧紧寄递“安全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