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去民之患,如除心腹之疾

  【出处】

  (北宋)苏辙《上皇帝书》

  【原典】

  陛下诚能择奉公疾恶之臣而使行之,陛下厉精而察之,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则其以私罪至某、赃罪正入已至若干者,非复过误,适陷于深文者也。

  【释义】

  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二月,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开始推行新法。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见解,苏辙遂于是年三月上书神宗皇帝,力陈对新法的看法,在《上皇帝书》中,苏辙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多有切中肯綮之处。“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便是其中之一。句中的“腹心”即肚腹和心脏,都是人体重要器官,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意思是,清除百姓的祸患,如同去除自己的心病一样。

  苏辙的学问以儒学为主,深受孟子思想影响。可以看出,“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的观点受到了孟子民本思想的影响。孟子提出“乐民之乐”“忧民之忧”,主张君主要把百姓的忧乐当作自己的忧乐。苏辙向宋神宗提出这一观点,意在让皇帝推己及人,与民同忧,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同时把百姓疾苦提升到“腹心之疾”的高度,说明“去民之患”刻不容缓、不可稍懈。

  【启悟】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关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认识中,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怎样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落到实处?如何将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化为行动?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不能去民之患、解民之忧,执政为民就无法落到实处。

  对于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民生改善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唯有始终坚持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才能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老百姓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

  老百姓在干部心中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就有多重。办好民生实事,首要的就是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始终把人民群众的事情作为工作的头等大事。坚持做到知行合一、始终如一,想方设法解决群众急事、难事、烦心事,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服务群众工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态度和责任感,谋为民之策、出惠民之举、办利民之事。以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干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能力和态度同样重要。真正把小事做好做实,不仅要有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作风态度,还需要有解难题谋实事的能力,更需要有咬定目标、真抓实干的务实精神。要拿出管用有效的硬招实招,一天接着一天干、一件接着一件办,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入手,着力疏通化解群众生活中的难点、堵点、痛点,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惠。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理念和实践,及时回应群众期盼,有效解决矛盾问题,才能带给群众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在群众的舒心、放心、暖心中不断践初心、赢民心。(袁宝年)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要闻
   第06版:出彩
   第07版:评论
   第08版:云上103
抢抓农时,下好春耕备耕“先手棋”
为官谨防“白袍点墨”
平稳运行
去民之患,如除心腹之疾
假慈善上不了真台面
把“方寸地”建成“致富园”
招才引才关键在于留才用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