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南区:为历史遗留矿区“疗伤”

  □本报记者  帅政

  谈及乌海市海南区拉僧庙镇境内的呼珠不沁希勒石灰石矿区,很多当地人都曾感慨:“尘土飞扬,污染严重。”去年2月起,海南区开始对上述矿区进行治理,如今,矿区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近日,记者来到呼珠不沁希勒历史遗留矿区治理项目第三矿区,看到施工车辆缓慢前行,并加大洒水频次,防止治理过程中的二次粉尘污染。曾经依山而建的房屋、窑体、构筑物等已经全部拆除,施工方对深坑进行了安全填埋、覆土,治理初见成效。

  据介绍,为了更好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海南区在治理过程中统筹规划,将整个治理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域,先难后易,分片实施,最终将实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山地质环境、重塑地形地貌景观、恢复矿区植被和提高土地利用价值的目标。

  据了解,海南区呼珠不沁希勒历史遗留矿区治理面积约为4.5平方公里,已完成投资1.15亿元,拆除房屋、窑体、构筑物等约8万平方米,清理固废682.6万立方米。

  “我们不断推进区域整体治理工作,将在今年5月底前完成植被恢复和矿区道路的建设,届时能够极大的改善矿区生态环境和扬尘污染等问题。”海南区城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君告诉记者。

  海南区呼珠不沁希勒矿区脱胎换骨的转变,是海南区矿区生态环境整治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当前,海南区正挥动绿色之笔,推动生态修复提速增效,绿色发展迎来崭新变化,历史遗留矿区也将逐渐成为“历史”。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草原全媒传播活动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文件
   第08版:生态环保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纵览】
春山在望 芳草可期
从森林资源谋“福利”
海南区:为历史遗留矿区“疗伤”
克什克腾旗:为浑善达克沙地东部“锁绿”
“生态树”变“摇钱树”
增绿护绿防患未“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