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您,我想改变,不想再一成不变”,多年前,一位学生发给我这条短信,使我作为一名教师的使命感和价值感油然而生。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我一直在摸索适合我的学生的教育方法。经过长期实践探索,我发现,“尊重信任、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的“赏识教育”非常适用。并逐渐领悟到,只要方法得当,生命是可以影响生命的。
卢梭曾说:“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教育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从教14年,我逐渐形成了一套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以“赏识教育”为基调,用心用情用力让“更好的自己”成为“最好的教育资源”。我精心设计了个人VCR,在每个首次任课班级分享,每节课为学生提供“把你说给我们听”的表现机会,用《行为过程考核量表》记录学生成长点并赋予相应分值,用心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并提出表扬。通过这样的互动,学生逐渐得到锻炼成长,有学生在分享活动时明确表达要努力成为比老师更优秀的人。其中有一位同学让我印象深刻:在我刚开始给这位同学的班级上课时,这位同学表现得很偏激,我坚持每节课都让他参与分享活动并不吝赞美,一点点引导他用积极视角审视问题,慢慢地,他开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下课后主动找我交流,学期末结课时他还单独找到我,希望下学期还能上我的课。
还有一位同学,他性格内敛,做事沉稳踏实,善学习,就是对未来的道路有些迷茫。我鼓励他利用假期多参与社会实践,在体验中成长。去年暑假,他主动在家乡参与了几次村支部党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接触到了很多优秀党员。他开心地告诉我,他要以这些优秀的榜样做引领,努力准备自考本科考试,技能报国,技能强国。
改变,就这样悄然发生了。
同时,作为一名自治区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特聘专家,我还积极为全区大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让“赏识教育”惠及更多学生,激励他们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成就出彩人生。
行于坚守,成于平凡,做一名有大教育情怀的好老师——这,是我孜孜不倦的追求!(本报记者 刘志贤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