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稳预期强信心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曾宪奎

  当前,我国在短期内恢复经济增长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加之以稳定的预期和坚定的信心,必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过扩大需求、促进就业,切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稳预期、强信心,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纵观当前经济形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三大挑战,即经济恢复基础不牢固、需求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收缩之势、供给受到各种因素冲击。因此,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形成共同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建设的主导任务。

  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新任务

  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增长为5%左右,这一增长目标符合我国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兼顾当前和长远。受疫情影响,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2023年经济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正常水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阶段的8%以上的均速向6%-8%增速区间转变。尽管关于中高速具体数值区间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从疫情之前的几年里,政府经济增长目标定位于6%左右的情况看,6%应该是那一段时期内我们追求的中高速目标。今年,政府将经济增长目标定位为5%,也可以看作是向这一目标区间回归,是在考虑到各种困难和挑战性因素之后而制定的合理目标。

  然而,受到一系列因素影响,实现5%的经济增长目标也面临一定挑战。从国内情况看,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增速显著下降,进而影响到消费增长,制约了需求的扩张。由于经济发展往往具有较强的惯性,今年及今后一段时期需求扩张速度也将受到影响。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因而需求增速下降对经济恢复形成了显著制约。

  从国际情况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经济发展面临更多外部挑战,既对外需产生不利影响,又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性造成不利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技术禁运对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的供应产生了潜在威胁,严重影响到我国一系列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预期。

  稳预期强信心是经济恢复性发展的关键

  稳定的预期和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是经济得以维持运转的关键所在。只有保持稳定的预期和对经济发展的信心,投资者才会基于未来收益而进行投资,消费者才会将相对高比重的收入用于消费而不是将大多数钱储蓄起来,从而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系维持高效运转,经济规模扩张、技术进步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稳定的预期和坚定的信心,是经济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底层支撑性因素。当前,我国在短期内恢复经济增长并推动高质量发展具备坚实基础,加之以稳定的预期和坚定的信心,必将有力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

  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扩大。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仅存在,还在不断扩大。我国人口总规模超过14亿,人均收入整体处于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我国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中等收入群体,支撑我国形成一个超大规模市场。尽管2022年之后,我国人口开始呈现负增长趋势,但是人均收入增速将远远快于人口增长速度,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不断扩大,从而支撑需求的长期增长。因此,尽管在短期内需求呈现萎缩之势,但是在疫情对经济影响逐步消退、经济逐步步入正轨的前提下,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支撑的需求长期扩张趋势将逐步显现,这成为支撑信心和稳定预期的重要因素。

  产业体系完备的优势持续彰显。从整体来说,我国具有世界上最完备、规模最大的工业体系,具有规模巨大的熟练劳动力体系以及数量日益增长的人力资本体系,成为支撑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科技支撑体系日益完善。随着我国在科技体系的投入持续增加,科技产出也在不断提高,我国整体科技实力不断增强,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专利大国。同时,随着科技体系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科技研发效率不断提升,技术成果质量稳步提高,成为支撑我国未来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

  先进体制和完备经济政策支撑作用显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同时具有高效、精准的政策调控体系和功能完善的产业规划体系,具备在短期内有力调节经济运行、聚焦长远发展协调好短中长期经济目标关系的能力,这对于尽快恢复经济增长、推动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在一系列有利因素的支持下,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有望快速从疫情冲击中走出来,步入中高速增长轨道,不仅5%的经济目标完全可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也会加速进行,为今后高质量发展积蓄强大动能。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前时期,稳预期、强信心,形成高质量发展合力,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扩大需求,促进就业。202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放在首位,明确提出要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以促进就业为抓手,提高就业率,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为振兴消费奠定基础。要采取广泛措施,如不断改善消费条件,持续创新消费场景,提升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及养老服务等潜力较大的领域的消费量,同时加快实施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立体化、全领域的需求扩张措施体系。

  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段时期以来,国内舆论特别是互联网、自媒体舆论中,出现了许多否定民营经济、歪曲中央政策的错误言论,对正常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影响。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必须要与这些错误言论作斗争,毫不含糊地亮明态度,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在实际改革行动上,我们要通过深化国有企业各项改革,优化国有企业布局,稳步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同时通过落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制度与法律上平等关系的要求,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与企业家权益,亲而有度、清而有为,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必须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相关精神,当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任务是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通过扩大市场准入、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推进落实高标准国际经贸协议等措施,吸引和利用更多的外资进入,达到搞活经济、促进科技研发的目的。要积极扩大进出口,特别是要扩大出口,以外需扩大拉动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内需不足的问题。

  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要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为目标,确定产业链供应链的薄弱环节,特别是要不断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能源资源、粮食等战略性产品的国内自给能力,从而减弱来自外部的冲击可能对国内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产业发展方面,要在数字经济提升改造基础上,不断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同时积极推进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新兴产业发展。要根据当前产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确保金融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促进与金融紧密相关的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博士)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评论
   第06版:理论特刊
   第07版:要闻
   第08版:乡村振兴
稳预期强信心 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扛稳粮食安全责任 推动农牧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