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10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学、生命与心灵的交响

——写在李廷舫“河套三部曲”再版之际
  ◎漠耕

  一、三部读金

  近日悉闻,李廷舫河套三部曲《河套母亲》《河套风云》《河套纪事》再版发行。这是河套文学史上一件大事。在河套文学发展衍进的历程中,李廷舫是一座丰碑,也是一道文学长廊。李廷舫出版了6部文集、三部小说,涉及小说、散文、评论、影视文学等多个领域,以《河套母亲》为其代表作。总览李廷舫作品,可以说浸透了对河套大地和人民深深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是炽烈的,却又是含蓄的、静默的。像一座山,在其地层深处,奔涌着火热的岩浆,流淌着滚烫的焰火。但在山的表面,却又以冷静而又深沉的目光凝视着大地的时光流移、万物盛衰。李廷舫的作品充满了这样的力量,却又不止于这样的内蕴。他以河套革命历史为纵深,以生命长度为半径,以河套文学发展为愿景,以河套人民奋斗精神为圆心,绘制出了蓄满乡情乡味、乡语乡恋的河套地域文化的生动画卷。

  李廷舫写《河套母亲》,以河套赤子的情怀写出了“八百里河套风土民情的画卷,着力塑造了白三女、郝雨润等勤劳、坚韧的河套女性形象,热情讴歌宽容、博大的河套母亲之美,刻画了多个与主人公及事件有关、身份不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他怀抱河套文化之“乡情美玉”,身居河套文学之高山视域,目穿温热暄腾的河套泥土深度,手抚底层人民疾苦,赞叹人民群众中间蕴藏的伟大的创造力和忍耐力,塑造人民群众朴实善良、隐忍奉献的精神形象;笔开烟雨莽苍苍的河套革命历史,回望筚路蓝缕却又闪耀星火的革命斗争历史,讴歌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盛赞河套人民的伟大母性情怀和母性精神。在李廷舫笔下,河套是刚直的,敢于与天地间一切自然灾害、人间邪恶拼搏奋斗;河套又是阴柔的,善于用重情重义的泪水抚平一切生灵的苦难,疗愈一切正义与善良被厄运制造的创伤;河套是大美的,她以自己的疼痛和沧桑,隐忍着心灵的苦,却积蕴着手臂的力,放射着生命的光;河套是内秀的,她以粗犷的外表掩盖着内心的秀雅和文气,以带有乡土美学味道的悲欢离合呈现人文的张力;河套是悲情的,却以温柔善待世人;河套是柔弱的,却以勇力改造世界。一部纵跨50年的大书,写尽了河套人民的情怀大爱、世相百态、风骨精神、文化精华。

  李廷舫写《河套风云》《河套纪事》,以纪实手法,回望河套革命历史和地域风土人情,语言朴实,风格沉凝,资料翔实,叙述洗练,是研究河套文学和革命历史文化的重要的参考书目。他把束之高阁的河套党史与散落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河套轶事结合起来思考创作,为河套文化增添了历史的厚度和时代的深度。他以这样的方式筑造着自己的灵魂的经纬度,用来表达他对河套文化、历史、社会、民生等方面的热爱与奉献。他精心酿制自己的酒,也在努力腌制着河套的味儿。他从历史中提炼河套的精神骨血,也从生活中汲取河套的生命精华。

  三部作品,奠定了李廷舫在河套文学史上的地位,也为河套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留下了一抹温润绚烂的光辉。

  二、散文咀玉

  文学是时代的产物,也是心灵的孩子。任何文学作品,都蕴含着时代烙印和心灵的光华。她是作者最真实、最深刻、最灵气的生命精华的提炼,也是时代最深切、最集中、最美好的先锋回声。文学总是在时代的前沿,感知着社会发展的神经末梢最敏感的痛点。

  李廷舫的散文,关切着河套文化的发展走向,呼吸着时代风气,切近人民群众的火热生活,表达着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体察着他们的生活滋味和精神诉求。他的散文题材涉及农民生活、知青奋斗、革命先烈、自身经历、河套文化等诸多元素,基本上涵盖了60—90年代社会发展面貌。尤其是书写农民生活的文章,最接地气,也最牵动人心。

  这类作品如《通篇大吉》和《马林和马林模式》。在《通篇大吉》中,以王大吉夫妻搞养殖业致富奔小康的故事为题材,将王大吉一家如何奔小康、算细账都写得清清楚楚,一枝一叶、一招一式都历历在目。不仅写出了人物的思想情志,还写出了人物的精打细算的性格特点。从这些百姓身上,作者敏锐地捕捉到小康梦想给农民带来了冲天的干劲儿和施展智慧的舞台。于是,他不嫌繁琐,不避枯燥,将账目整体呈现于文章布局之中,蕴藏着无限的创造力。你看这段描写:“王大吉中等个子,有着一副经过岁月磨炼和摔打的精精干干又结结实实的身体。虽然五十岁了,走路还是迈着矫健的步子,在家做活儿或出外办事,还都是风风火火、利利索索,充满了信心和活力。虽然他文化不高,却很精明又很精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听广播看报纸,很快就明白了党的政策放宽了。他跃跃欲试,谋划着要选条致富的路子。他是这个家业的总设计者和掌舵人。他很会计划、很懂得农家的东西该怎样综合利用、就地转化以提高其价值。他又很会算账。几年的养猪实践中他掌握了一些很有价值的数据,比如养母猪的纯利润占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每头母猪每年平均纯收入四百七十元,而养肉猪的利润占收入的百分之四十,每口肉猪平均纯收入四百元。依据这些数据,他制定了以养母猪为主兼养肉猪的方针。他家有本台历,每天一页记着加工厂当日的收入,年终翻着台历,就算出了全年的收入。小卖部另有本账。说庄户人的账是糊涂账,王大吉心里却不糊涂。”

  这样的作品最能贴近农民的生活,最具有生活原色的醇厚味道。这样的作品给农民看了会喜笑颜开。为什么呢?因为这是他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奋斗足迹。李廷舫的散文以赤子深情的笔触,触及了人民的生活,打开了人民生活最真实最生动的时代画卷,反映了人民的心声和诉求,描绘了人民群众闪光的创业和奋斗历程。这样的作品,始终散发着乡土原汁的醇香,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无穷。

  《马林和马林模式》是写马林通过承包土地和搞养殖成为“农林牧结合型的科技致富模式”典型代表。文章生动自然地,徐徐拉开马林致富之路的情景大幕,将马林置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农民甩开膀子大干的图景之中。李廷舫依然不减他为农民算细账的朴实文风,将马林的创业过程中一笔笔细弱牛睫的账目都罗列出来,不嫌累赘,不避繁琐。也许很多人认为没必要这样细杂赘列,但我相信,农民看了这篇文章可以受启发、受鼓舞,其他行业的人看了也会受教益。

  文以载道,文以致用。李廷舫以文学的笔触,去点燃社会发展的火花。从中我们可以领悟到,文学不是高居庙堂的华彩横溢的言说,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必能经世致用、烛照人心。

  三、影视观心

  李廷舫作品的另一个大类是影视文学,计有8篇。其中尤以《黄敬斋》声名远播。此剧以1931年9月,受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委派,王若飞化名黄敬斋回国领导西北地区的革命斗争、同年11月因叛徒出卖在包头泰安客栈被捕等事迹为题材,描绘了我党在绥西地区的播火种星、发展革命力量、坚持革命斗争的经历。黄敬斋在狱中不屈不挠、英勇斗争,发展森布尔为共产党员,并协助森布尔逃出监狱。齐木德、森布尔在塔凌夫同志领导下,跟随云继先组织了百灵庙起义。这部作品虽然短小,但浓缩了共产党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图像。

  《老帽小传》《甜蜜的河套》两部剧本以河套民俗风情和社会发展为主要题材,写出了河套地域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的创业经历。剧本深入地理民俗,于改革开放大背景下,寻求河套农村创业奋进之路。展卷读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充满河套味道的人物个性特征,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熟稔的河套民俗文化功底。

  《甜蜜的河套》写了农家女田媛到深圳推销蜜瓜的故事。围绕蜜瓜推销,一系列错综复杂的事件接二连三发生。整个故事写得跌宕起伏,情节设置得非常合理,既有时代风貌,又有民俗特点。将河套蜜瓜的产业发展和乡村爱情联系在一起,写出了具有河套风味的甜蜜事业,是一曲事业爱情双丰收的赞歌。

  徜徉在李廷舫的文学长廊里,有太多的文学营养可以吸收。越读他的作品,越感到他深厚的文学功力与博大的精神境界。他怀揣一颗“河套心”,笔下浓墨皆是河套人民的风采情致,塑造的都是朴实敦厚的老百姓形象,传播的都是河套民俗俚语方言的底蕴;挥洒淡彩不乏鞭挞社会黑暗,触及社会肌理,去疗救社会的病痛。他的作品充满了正邪两方面的斗争、道德和法治的拷问。捧读他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河套文化朴实厚重的质地,可以感受到时代留给我们的多彩记忆。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写在李廷舫“河套三部曲”再版之际
~~~——评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评大型歌舞剧《荞麦花开》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云上103
   第06版:出彩
   第08版:出彩
   第09版:兴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视界
   第12版:收藏
文学、生命与心灵的交响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用舞台艺术铭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