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厚植优势积蓄动能 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

  ◎海琴

  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在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上把握更大主动、取得更大成效

  必须跳出内蒙古看内蒙古、向北着力但不局限于北,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把开放发展这把火烧得更旺,必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积蓄动能、攒足后劲、推动发展,把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一,也是内蒙古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新征程上,我们要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更好地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发展优势,努力在推动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上把握更大主动、取得更大成效。

  登高望远,跳出内蒙古看内蒙古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内连八省、外接俄蒙,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在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农畜产品、化工和旅游等领域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同俄蒙在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和技术互补性,经济发展的相互依存度、关联度和融合度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不断推进,以及中欧班列开行数量、质量的大幅提升,我区与俄蒙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高,为把内蒙古打造成为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定不移扩大开放,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大背景下,服务全国对外开放大局,必须跳出内蒙古看内蒙古、向北着力但不局限于北,统筹推进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和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把开放触角延伸到中亚、东北亚乃至欧洲和全世界,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打造联通内外、辐射周边、资源集聚集散、要素融汇融通的全域开放平台。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不断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既要重点向北开放,又要拓展向南、向西、向东开放新空间,还要把对外经贸合作延伸拓展到“一带一路”沿线的更多国家。要立足内蒙古实际,紧紧抓住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机遇,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宽的视野去谋划向北开放这篇大文章,用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更主动的姿态为内蒙古赢得更多机会。既要融入“一带”,也要融入“一路”,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谋划将绿色草原和蓝色海洋无缝衔接,有效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既要扩大对外开放,又要深化与国内地区的经济合作,以大格局大视野来认识和看待内蒙古在全国开放大局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深度融入国内大市场中更好推进沿边开发开放。要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找准国家战略与内蒙古发展的结合点。要深入挖掘同中欧班列始发和途经地区的合作潜力,充分发挥内蒙古的绿色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中欧班列主通道作用。要充分融入国内大循环,有效整合利用国内的资源要素,切实构建形成立足中蒙俄经济走廊、连接亚欧大陆、面向俄蒙乃至欧洲和我国广大腹地双向辐射的开放格局。

  厚植优势,以更大气魄扩大开放

  口岸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是连接和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渠道,推动口岸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关键一环。要综合考虑“一带一路”建设、沿边开放发展和口岸实际运营成效,紧盯国家政策导向,结合自治区“十四五”规划提出的生产力空间布局,进一步明确重点口岸功能定位,优化口岸资源整合配置,推动形成科学合理、协同发展、优势互补的口岸发展格局。建设满洲里口岸、二连浩特口岸“两个强点”,统筹推动甘其毛都、策克等重点专业口岸与其他口岸错位协同发展,大力实施口岸扩能改造和智能化改造,优化口岸功能和配套设施,补强集装箱换装能力,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快进快出。口岸建设要注重软硬兼施,在改善通行条件、拓展口岸功能的同时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努力做大口岸经济规模、提升口岸辐射能力。

  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口岸优势作用的发挥离不开腹地的支撑,只有把口岸与腹地真正联通起来发展,才能推动开放型经济不断做大做强。要站在区域一体化全局中对口岸和腹地进行统筹谋划,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大力推动口岸功能向腹地延伸,推动形成具有特色的泛口岸经济新格局。要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抱团取暖,加快推进一体化进程,以打造面向广大内陆腹地的重要枢纽节点为目标,努力拓展口岸功能、做大口岸规模,走出一条联动发展、合作共赢的新路子。

  统筹推进各类开放平台建设,不断提升国家开发开放试验区、国家级经开区、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等各类开放平台能级,努力在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求突破。在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要结合内蒙古自身特点,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优秀经验做法,敢于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机制,持续提升开放平台功能作用,不断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载体支撑。

  积蓄动能,把开放发展这把火烧得更旺

  乘开放之势,聚发展之能。把开放发展这把火烧得更旺,必须抓住机遇、主动作为,在全方位融入国内国际市场中积蓄动能、攒足后劲、推动发展。

  要加强国家间、部门间、区域间的沟通,推动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和产能合作的高效协调推进机制,提高谋划推进全行业、全领域、全环节开放发展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要织好交通、物流、信息“三张网”,加快构建横贯东西、纵连南北、顺通北京、畅联八省、抵边达海、城乡一体的高效流通体系,打通“大动脉”、畅通“微循环”。要深化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化科技教育、卫生健康、文化旅游、生态环保等领域的合作,全方位多支点齐头并进、相互促进,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切实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发展壮大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研发、设计、数字经济等生产性服务业繁荣发展。要积极搭建产业转移平台,吸引承接发达地区外向型企业落地口岸地区,实现出口商品在口岸地区组装加工,进口商品在口岸地区落地加工增值,促进口岸地区加工制造、国际商贸、国际物流等产业发展。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势,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等诸多环节挖掘具有竞争力和高附加值的开放链,在开放进程中倒逼经济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通道”向“通道经济”转变,推动“过路经济”向“落地经济”转型。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以敢于担当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智慧,以更加宽广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在更大范围、更多领域、更深层次上全方位扩大开放,把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打造得巍然蓬勃。

  (作者系内蒙古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读图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高质量发展
厚植优势积蓄动能 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