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好科研经费 提升科研效能

  □张劲

  科研经费,如细雨润泽,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扎实落地,不仅是释放科技政策红利的一大体现,更是激励科研人员向“高”攀升、向“新”奋进的有力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不必要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为进一步优化科研经费管理,指明了方向。

  科学研究离不开经费的支持,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科研经费管理机制,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的科研环境,最大限度激发科技人员开展科研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值得思考的是,如何既让科研经费发挥出其最大价值,把科技人员从繁琐的报销流程中解放出来,从而提升科研效能、助推科研活动顺利开展,又避免因滥用科研经费,出现有失公平公正的情况?答案就是规范合理使用科研经费,做到既要“放”也要“管”。

  “放”即“减负”“松绑”。长期以来,经费拨款进度慢、报销流程多、大量占用科研时间等问题困扰着科研人员,经费使用顽疾亟需破解。针对这些难点堵点问题,从国家到自治区层面先后出台政策,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方式,在改进预算科目编制、下放科研项目预算调剂权、扩大经费包干制、完善科研项目经费拨付机制、加大科研人员激励力度等方面精准发力,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经费使用自主权,让他们放开手脚,创造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管”即设置“红线”。设立“负面清单”、画出“红线”也是提高科研效率,实现科研经费灵活运用落到实处的方式之一。行动胜于一切,如果科研经费用不到“刀刃上”,或经费滥用成为创收“捷径”则科研经费无异于形同虚设,导致投入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科研经费管理仍需相关配套措施,合理监督,刚柔并济,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建立公平公正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做到既消除了科研人员在经费使用上的顾虑,又正面引导科研人员将经费使用的重心放在科研项目上。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为科研人员“松绑”的同时也对科技人才汇聚、科技事业进步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充分说明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对提升科研效能的重要性。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理论特刊
   第06版:出彩
   第07版:科技
   第08版:读图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法治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为人才助力 为创新加速
科技在线
用好科研经费 提升科研效能
测量种苗高度
感受科学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