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在线

  兴安盟国家农业 科技园区通过验收

  本报6月19日讯  6月18日,记者从兴安盟科技局获悉,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科技部验收,成为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据了解,2020年兴安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被确定为第九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5500平方公里,核心区位于突泉县,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三年来,兴安盟盟委、行署高度重视园区的建设发展,按照创建方案要求制定系列政策措施、加大科研合作力度、强化项目资金支撑,圆满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紧紧围绕高效设施农业和草食畜牧业两大主导产业,建成公共服务中心、展览展示中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核心景观旅游带、草食畜牧养殖区、设施农业观光区、相关产业集聚区、美丽乡村建设区“三心、一带、四区”等建设任务。

  截至2022年末,兴安盟累计实施科技项目近400个,科技专项支持资金1.5亿元,与78家科研院所共同实施了农业科技合作项目153项;拥有科技创新平台载体200余家,其中“国字号”“区字号”平台载体177家,企业研发中心19家,新型研发机构8家;聚集了55家科技型企业和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了内蒙古亿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31家。2022年带动兴安盟农牧业总产值达380亿元,三年年均增长达15%。带动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6.6%。(喆研)

  阿拉善盟2项专利

  获国家授权

  本报6月19日讯  6月18日,记者从阿拉善盟林业草原研究所获悉,该单位申报的两项发明公开专利——“一种提升肉苁蓉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培育方法”和“一种沙丘风蚀风积量自动监测装置及方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据了解,“一种提升肉苁蓉种子质量和产量的培育方法”发明公开了培育肉苁蓉、采收肉苁蓉种子等步骤,可以在规模化生产肉苁蓉种子时,显著提升肉苁蓉种子质量和产量,同时能大幅降低水肥等资源损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有利于促进肉苁蓉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一种沙丘风蚀风积量自动监测装置及方法”发明公开了一种能够在飞播区发生风沙堆积时自动进行测量的装置,并且能够将数据进行远程传输,从而提高风蚀积量的监测效率节约人力。(风启)

  鄂尔多斯市获批11项

  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本报6月19日讯  6月18日,记者从鄂尔多斯市科技局获悉,鄂尔多斯市5个单位、11项项目获批2023年度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争取资金较上年度增长29%,创历年来新高。其中,青年基金项目5项,联合基金项目3项,面上项目2项,重点项目1项。

  2021年以来,鄂尔多斯市高位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制定出台“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及系列配套政策措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技兴蒙”行动,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创新生态”,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为构筑“四个世界级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在“科技新政30条”的政策引导下,鄂尔多斯市科技活动规模在不断壮大,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重点以深化同清华、北大、中国矿大(北京)、中科院等国内一流大院大所科技合作为抓手,建成北京大学鄂尔多斯能源研究院、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鄂尔多斯实验室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带动全市基础研究能力不断提升。目前,鄂尔多斯市全社会R&D投入达38.7亿元,其中基础研究0.37亿元,同比增长43倍。

  (昊然)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牢记嘱托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专题
   第05版:科技
   第06版:通辽
   第08版:要闻
   第09版:经济周看
   第10版:青春号
   第11版:先锋
   第12版:公益广告
科技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科技在线
校园科普全覆盖
全国首台套固态储氢系统示范装置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