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软的沙坡上,一个个“红领巾”一字排开,有序传递着沙柳、纱网沙障、石头沙障等物资……这是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第一小学第23期“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程上的场景,百余名四年级和五年级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沙柳种植知识和铺设方法,开展纱网沙障、石头沙障、麦草沙障的铺设等。
因地制宜,漫漫沙地变身成为宝贵的教育基地
康巴什区地处毛乌素沙地边缘,一刮起风来,这里便黄沙漫天。自2019年4月起,城东的沙地上便经常有治沙“红领巾”的身影。时间回溯到4年前,综合考量康巴什区周边地理环境后,康巴什区第一小学校长王蕾蕾萌生了开发一门荒漠化治理实践课程的想法。“这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综合素质教育的很好契机。”王蕾蕾说。
说干就干,经过多方申请和协调,王蕾蕾的想法得到了康巴什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几千亩沙地被划拨为学校的实践基地。学校成立了课程组,一开始老师们对课程的设想很美好,要在基地上开展植树、播种等活动,但很快,大家就被狠狠地拉回现实:基地沙坡陡立,用货运车辆运送树苗上沙坡根本无法实现,依靠人工运送也超出了小学生的能力范围,而且种树是需要浇水的,基地周围根本没有可以引流灌溉的水源。
课程到底要怎么开展?正在一筹莫展之际,王蕾蕾结识了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研究过沙生植物培植的任昱博士,当即聘请他担任课程指导顾问。任昱博士对实践基地的地貌环境进行了深入了解后,为课程组量身定制了课程实施方式和内容,将原计划的背树苗上沙坡改为就地取材,用周围的沙柳制作沙障。终于,“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程正式启动了。
起初,实践课只是想用沙障来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经过两三期的实践后,课程组有了意外收获:课程负责人许平老师发现,沙柳沙障如果在下雨前后埋设是可以成活的。于是,每一期活动老师们尽量选在阴雨天前后进行实践活动,最大程度确保沙柳的成活率。看着亲手埋设下的沙柳长出点点绿意,师生们的信心越来越足。
干劲十足,实现固沙治沙与实践育人的双重效益
许平参加了每期的“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他观察到,上课过程中,同学们越来越爱思考了,也学会了彼此配合。而且,“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程做到了对课堂知识的延伸,老师会结合自己的学科内容在基地进行扩展。比如,数学老师会让学生计算沙障的面积,科学老师会指导学生把沙柳栽种在哪里成活率更高,音乐老师则带着孩子们在沙地放声高唱《劳动最光荣》,缓解疲劳,陶冶情操。
该校五年级3班的赵泓博已经参加了4次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程。虽然每次课下来感觉很累,一刮风连眼睛都睁不开,但他却充满期待,因为每次课程他都能收获很多。“这次课程我们带着面积计算和植树的数学问题走进基地,一边解决问题一边固沙治沙,一举两得!”赵泓博兴奋地说。
四年级6班的白宇涵也迫不及待向记者介绍:“妈妈假期带我到非洲旅行,在非洲沙漠里,我也用周围可以找得到的树枝作为沙障材料埋设了一小部分,然后在沙障里种下了一颗从国内带去的沙枣种子。希望若干年后再去非洲时,我能看到这棵沙枣树长成参天大树!”
“孩子每次回来都会滔滔不绝地给我讲他的经历。从他的介绍中,我了解到孩子们的实践并不是机械的劳动,而是在老师和专家的指导下,不断摸索更好的埋障方法,为沙柳成活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以确保治沙效果。我非常支持孩子参加这样的实践课!”四年级5班学生家长吕超杰感触很深。
课程得到了家长们的普遍认可、赞赏和支持,许平高兴地说,每次需要运输机械设备,都是家长主动开着皮卡车送到基地的。
“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程还得到了越来越多机关单位、研究院所的倾力支持。康巴什区政府提供经费支持,康巴什区园林与绿化事业服务中心提供沙柳苗、沙生植物种子,学校还与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康巴什区青少年发展中心等达成合作,每年的治沙季节,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师生们都会来到基地,与小学生们一起埋设沙障。小学生们还可以到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的实验室进行育苗栽培,苗木相对成熟后移植到校内的爱心林或基地。
课程从校内延伸到了校外,从实践基地拓展到了大学实验室。“现在,我们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每年春季,我们会带领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在实践基地埋设沙柳沙障、纱网沙障、麦草沙障、石头沙障等多种类型的沙障,秋季则带着二、三年级的学生到治沙基地采集沙生植物的种子,观察种子形态,对照沙生植物生长形态,丰富课外知识。在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将基地上采集的沙生植物带到实验室进行药水处理、脱水、密封,做成腊叶标本和浸制标本等多种样态的标本,放置于课程馆,以便日常参观学习。”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副校长秦焱介绍道。
课程开展4年来,康巴什区第一小学共组织23期“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活动,近3500人次参与,埋设了沙柳沙障近200亩、纱网沙障80亩,种植沙生植物近40亩,成活沙柳沙障和沙生植物80多亩,固沙面积近400亩。
如今的基地,已不再是满眼黄沙,放眼望去,点点绿装点缀在沙地上,孕育着生的希望。
记者手记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要从娃娃抓起,通过生动活泼的劳动体验课程,让孩子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自我感悟,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早早植入孩子的心灵。
通过“红领巾”治理荒漠综合实践课程,康巴什区第一小学的孩子们在行中学、行中悟,用双手为祖国播种绿色,做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涓涓细流汇成海,点点纤尘积就山,越来越多的孩子为生态文明建设种下种子,收获着美丽中国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