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种好“灯笼红” 日子更红火

喜获丰收。
查看长势。
色泽鲜绿、口感绵密的“灯笼红”。
  □本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 

  薄金凤  摄影报道

  盛夏,走进“灯笼红”香瓜种植大户吴来军家的地里,一股果香扑面而来,“灯笼红”香瓜个个色泽鲜绿,让人垂涎欲滴。

  吴来军家住巴彦淖尔市五原县胜丰镇庙壕村,是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瓜能手。在他看来,“灯笼红”香瓜口感绵密、味道独特,与其他香瓜最大的区别就是种子。“‘灯笼红’是自留籽,就是直接用瓜瓤里的籽点种。但种子使用多年后,种出的香瓜会出现产量低、口感差等问题,必须要对种子提纯复壮。”吴来军告诉记者,“今年我使用了提纯复壮的种子,每亩香瓜能卖1.5万元左右,亩均增收5000多元,消费者都说香瓜口感更好了。”

  好种子才能种出好香瓜。经过多年的试验选育,“灯笼红”香瓜提纯复壮育种项目已经进入示范推广阶段。“我们通过人工套袋、系统选育等方法,对‘灯笼红’香瓜种子反复提纯复壮后,大棚亩产量可达到2000斤至2400斤,商品果率有了显著提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园艺和植保研究中心研究员马捷介绍。

  胜丰镇灯笼红香瓜种植历史悠久,被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如今,胜丰镇的“灯笼红”香瓜已成为该镇的招牌产品和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瓜农户年均收入可达到10万元以上。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特别策划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生态环保
   第08版:旗县融媒
   第09版:北国风光
   第10版:文艺评论
   第11版:先锋
   第12版:收藏
田畴沃野里的新鲜事
甘草“生金”产业兴
【集市】
种好“灯笼红” 日子更红火
将群众诉求解决在“家门口”
养老不离家 服务送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