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海勃湾区: 聚焦办好两件大事 用心书写合格答卷

海勃湾区城区景色宜人。
葡园绿道促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海勃湾区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
民族团结宣传进校园。
海勃湾区首座加氢站投入使用。
  □郝飚 毕晓敏

  盛夏时节,乌海市海勃湾区目之所及皆是凝心聚力办好“两件大事”的生动场景:重点工业项目建设热火朝天、城区农区处处绿意盎然、各族群众守望相助幸福生活……聚焦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两件大事,海勃湾区正在鼓足干劲、加压奋进,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海勃湾区新篇章。

  加力推进“五大任务”落实

  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作为乌海市的主城区,海勃湾区深知责任重大,锚定目标,坚决扛起责任使命,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一座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区,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海勃湾区的重中之重。

  近年来,海勃湾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着力抓好乌海及周边地区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出治矿、治企、治水、治车、治路、治气、治场“七治”组合拳,建立全区县级干部按区域包联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压紧压实各部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以顽疾不除不罢休的定力和决心,下大力气彻底整治长期困扰地区的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切实为绿色发展护航。

  制定深化七治“十二条”、露天煤矿资源整合“十条”、洗配煤行业高质量发展“十条”等工作举措,出台《焦化企业有序关停淘汰实施方案》,统筹规划制定实施29家矿山联排联治生态修复方案,顺利关停千里山焦化、德晟煤焦化4.3米焦炉,淘汰拆除3家洗煤企业、17家洗煤企业签订整合退出协议。实施大气环境综合整治项目22个,开展矿区道路抑尘交通、矿山开采抑尘爆破科学试验,臭氧、PM2.5、PM10污染治理向纵深推进。同时,下大力气实施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置工程,将长年积压的10余万吨渗滤液“变废为宝”,彻底消除地下水污染隐患。并调动企业积极性,投入资金1.4亿元,完成乌海市面积最大、距离城区最近、影响时间最长、污染最为严重,燃烧面积达28万平方米的原旧洞沟无主矿区矸石自燃治理工程……一系列成效,充分体现了海勃湾区通过加快转型升级、严格依法行政、注重科技引领、激发市场动力,强力解决无序发展、粗放管理、治理乏力问题,坚决向污染顽疾开刀整治的信心和决心,换来了老百姓舒心满意、绿水青山尽显眼底的发展新颜。

  2022年,海勃湾区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05天,达标率83.6%,实现历史最好水平。同时,该区工业企业废气自动监测排放达标率达96%,工业企业废水自动监测达标率达95%,农区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100%。

  为把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构筑得坚不可摧,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海勃湾区以110报警平台、法院诉前调解、网格员排查、社区调解室、“12345”热线平台、“海区e家”移动终端小程序等为平台载体,以分级塔群为枢纽,统筹海勃湾区公安、法院、信访、镇街道、村社、网格等工作力量,建立联动群组,摸清摸透存在的各类矛盾纠纷。同时,采取常驻、轮驻、随驻等形式,统筹区法院、司法局等13个部门、62名调解员进驻海勃湾区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婚姻家庭、物业、问题楼盘等14个专项调解室,全力化解矛盾纠纷。该区还大力探索新形势下预防和化解信访矛盾纠纷的新方法新路径,着力推行“信访代办制”,积极构建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信访代办服务网络,全力打造有组织机构、有规范制度、有接待流程社区“信访代办”工作服务点。切实通过社区代办、法律咨询、矛盾调解、心理咨询、解忧帮困等5大功能服务体系,变“等群众上访”为“替群众跑腿”、变“上访”为“下访”、变“被动”为“主动”。年初以来,海勃湾区社区信访代办工作服务点代理信访事件157件,化解137件,化解率为87.26%。

  能源和战略资源生产是发展支柱。近年来,海勃湾区立足产业基础和消纳能力,将打造以风光氢储用一体的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加快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全力以赴推进建设。伴随着海勃湾区整县屋顶光伏国家试点第一批项目并网发电,总投资284亿元的东晶光伏全产业链项目破土动工,“风光储车”绿色交通一体化项目按计划推进,总投资超50亿元的融捷集团锂电池电芯、陕汽电动重卡、铱钼电动矿卡、智锂物联充换电站装备制造、东方智感农业传感器制造等一批先进制造业项目相继落地,陕汽集团电动重卡样车下线,全面加快柴油重卡“油改电”新能源替代步伐,海勃湾区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中稳步前行。

  近日,海勃湾区农文旅商融合发展重点项目——乌海市葡园绿道正式开园。葡园绿道北起蒙根花农业园、南至新时针生态农业公司,全长16.8公里,贯穿9个农业产业园和9500余亩苗圃,沿线有2个驿站、3个休闲广场、10余处园林小品,途经蒙根花水世界、云飞酒庄、田野、奥峰、新时针等多处休闲观光点,有亲子采摘、户外研学、水上娱乐等众多项目。

  葡园绿道的建成开园不仅是海勃湾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更为海勃湾区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上注入了新动能。

  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气候环境,海勃湾区多年来坚持“生态、高效、特色、精品”的思路,大力推动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为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贡献力量。

  在不断补齐农田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同时,海勃湾区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瓜果、食用菌等果蔬种植,并加快产业融合发展。作为“葡萄之乡”,海勃湾区立足“全国优质葡萄生产基地”的实际,在发展葡萄种植、擦亮葡萄品牌的同时大力推进“葡园绿道”项目、云飞现代葡萄产业园续建、继续推进葡萄产品精深加工中心建设项目,使葡萄产业链得到延伸,产品更加多元,促进三产融合发展。经过多年的努力,汉森葡萄和葡萄酒通过欧盟有机认证;云飞葡萄被认定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商标;“乌珠葡萄”荣登“中国果品百强品牌”和“中国十大葡萄品牌”。目前,全区葡萄种植面积增至1.3万亩,已建成葡萄酒庄2个,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万吨。

  聚焦建设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海勃湾区大力发展泛口岸经济,有序推进综合性煤炭产业园建设,积极推动新能源矿卡推广。同时,不断完善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推进蒙古煤炭基地建设,实施大物流发展战略,推动大宗商品物流生态集聚和数字物流产业发展,促进物流资源集聚,提高物流运行效率,充分发挥乌海市链接内外桥头堡优势。海勃湾区商务局积极联合区能源局、区工信局、区农牧局、区工商联等部门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向企业推送第二届中国(重庆)跨境电商交易会、第三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第三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等经贸活动,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为加强区域交流协作,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海勃湾区还组建了10支招商小分队赴外招强引优,目前已派出14批次42人次考察企业40余家。

  同心呵护“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

  在海勃湾区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多个民族。多年来,各民族在这里守望相助、团结奋进,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幸福生活,共同谱写了民族团结绚丽篇章。

  近年来,海勃湾区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工作,积极推进“外来群众市民化、企业带头一家亲、青少儿心向党、人民城市人人爱、共富实打实”5项具体工程,为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海勃湾区力量。

  海勃湾区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区委党校主体班次和党员干部轮训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印发《海勃湾区常态化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海勃湾区委常委会工作要点、海勃湾区各单位(部门)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指标、九届区委巡察工作规划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清单,压紧压实责任。

  海勃湾区积极加强基层民族工作队伍建设,不断完善三级民族工作网络,全区“一镇六办”全部配备民族工作分管领导,辖区42个村(社区)全部配备民族工作联络员,实现了基层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海勃湾区不断加强社会各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部门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范围、区委党校干部教育培训重要内容,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训班”,引导党员干部正确认识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各中小学、幼儿园利用主题班队会、主题团课等载体,开展民族团结主题活动,在各族师生中宣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理念,培养新时代青少年民族团结的观念意识。海勃湾区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道德讲堂、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等载体,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分众化宣讲、“喜迎二十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展演”等活动,实现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全社会广泛传播。

  为了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海勃湾区结合“两个打造”要求,挖掘打造母亲河之旅、四合木、农民丰收节等一批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并围绕“三千孤儿入内蒙”等民族团结故事,开展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主题的各类活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沁润人心。

  海勃湾区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发展助推团结、以团结带动发展。深入推进城市更新,在全国率先开展“一刻钟社区生活圈”试点建设;全区42个城乡社区实现养老服务全覆盖,医养联动、城乡一体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持续提升医疗救治保障能力,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的区人民医院主体完工,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不断深化,为各族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政务服务更加高效便捷,“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服务”“综合一窗受理”等改革成效明显,1317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压缩86.03%,即办件覆盖面达72.67%。

  同时,海勃湾区在外来群众就业创业、安家落户、权益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推出暖心举措,让他们享受与市民同等服务,并建成投用海勃湾区“一站式”零工市场,使建设北路马路打工市场800余名外来务工群众告别“路边蹲活”。摸清全城无物业小区情况,组建国企物业公司提供兜底保障服务。克服困难、下定决心正式启动卡布其矿区所有300余户遗留困难户搬迁工作,开工建设千钢社区及东山片区1700余户群众解困搬迁工程,确保生活最困难的老百姓3年内全部搬入新居。一系列的政策举措促使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海勃湾区还积极创新创建工作品牌亮点,探索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三基地一平台”,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打造“教育基地”,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海勃湾区以各级示范单位为点位,精心设计展陈观摩路线,培养宣教队伍,丰富宣教活动,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6处,夯实民族团结进步思想基础。

  ——打造“服务基地”,搭建民族团结进步“便民桥”。海勃湾区利用区政务服务中心场地场所和群众集聚的优势,在区政务服务中心主楼建设以便民、高效、廉洁、规范为服务宗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基地。截至目前,12345便民服务热线全年接通23万人次,办结率97%,及时回应各族群众诉求。

  ——打造“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依托海勃湾区领恒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文农旅一体”的综合实践基地,帮助758户农区居民实现发家致富。

  ——建立群众诉求“7×24”全天候响应、周报督办、月报分析机制,推动12345总客服、区域中心、区直部门、镇(街道)、村(社区)和专职网格员“知事、报事、议事、办事、评事”全流程信息联动互通。

  海勃湾区还常态化开展民族法治宣传,抓住民族团结“一周两月”等重要节点,紧紧围绕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开展普法宣传,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推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开展清真食品市场监督检查,切实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

  击鼓摧征马蹄疾,砥砺奋进正当时。接下来,海勃湾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自治区党委第十一届六次全会和乌海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高标准开展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和“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和“三北”精神,持续转作风、强力抓落实,推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在海勃湾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本版图片由乌海市海勃湾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出彩
   第06版:北疆文旅
   第07版:通辽
   第08版:乌海·海勃湾区
   第09版:区域新闻
   第10版:北国风光
   第11版:文艺评论
   第12版:收藏
海勃湾区: 聚焦办好两件大事 用心书写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