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阅读
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敏:30余载,治沙的脚步从未停止

  □本报记者  李可新

  据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呼伦贝尔沙地面积呈现持续缩减、治理效果明显的良好态势;流动沙地和半固定沙地得到了有效控制,封育区植被盖度达到75%以上;沙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由原来每年平均15天,降到了现在的每年平均1.3天。

  而在1994年,由于气候干旱和人为活动增加等因素,呼伦贝尔市沙地边缘不断向外扩展,沙地内部活化,草原面临着沙化扩大的威胁。为了加快沙化草原治理,保障呼伦贝尔生态安全,2008年,呼伦贝尔市决定编制《呼伦贝尔沙地治理规划(2009—2013年)》。

  这部《规划》由呼伦贝尔市林业部门组织策划编制,呼伦贝尔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技术员杜敏和同事们接受了这项艰巨任务。当时,许多相关资料都是空白,想要摸清沙区的基本情况工作难度非常大。防沙治沙工作,要用现实数据说话,只有实地调查,才能获得最真实的数据。杜敏自己动手设计表格,填写调查情况,着手对呼伦贝尔沙地展开全面调查。

  调查中,杜敏的足迹遍布呼伦贝尔沙地所在的6个旗(市)33个苏木(乡、镇)。由于交通不便,车辆无法抵达沙地的沙区中心,她就徒步,一走便是一两个小时。面对沙地上烈日炎炎、蚊虫叮咬等恶劣的环境,杜敏毫无怨言,“在沙地里我把自己当做男人,男人们能干的我也可以干。”

  身为女人,杜敏从未把自己放在特殊位置。由于需要长时间野外工作,不能经常回家,杜梅也曾遭到过家人的埋怨,但面对工作,亲情一次又一次让步妥协。

  3个月的时间里,杜敏和同事们摸清了呼伦贝尔沙地的地理位置、土地类型、植被状况、气候、水资源状况、沙化程度等基本情况。

  依据第一手调查资料,呼伦贝尔市制定了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及模式,编制完成了《呼伦贝尔沙地治理规划(2009—2013年)》。这部《规划》通过了专家论证,作为呼伦贝尔沙区综合治理的指导性文件,至今仍然在呼伦贝尔沙地综合治理工程中被广泛应用。

  防沙治沙工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杜敏每年夏天都会深入治沙现场,走遍每个治沙地块,坚持做常规调查和监测工作,为正确评估治理成效,提供了可靠依据。“每个治沙地块都像我的孩子一样,每年我都要来看一下,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对后续工作提出建议,我们必须要巩固好来之不易的治沙成果。”杜敏说。

  杜敏现任呼伦贝尔市林业和草原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从事防沙治沙监测及技术推广应用及研究等工作。2015年,杜敏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在她的带领下,中心治沙研究团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其中《呼伦贝尔沙地封育条件下人工促进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被评为“2014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30多年来,杜敏一直奋斗在治沙一线,她带领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传授专业知识和经验。“仅凭我一个人的努力成不了方圆,呼伦贝尔的治沙成就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凝聚了沙区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杜敏强调。

  呼伦贝尔治沙的脚步没有停歇,杜敏的步伐也不会停止。今年,呼伦贝尔市正在实施陈巴尔虎旗完工沙地综合治理项目,在作业区,依然经常可以看到杜敏忙碌的身影。

上一篇    下一篇
 
     标题导航
   第01版:一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中国工会十八大内蒙古代表团抵京
六十年爱心传承 “国家的孩子”诠释大爱无疆
中秋国庆假期全区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打造光伏产业链
台湾青年曲艺演员交流团赴我区参访交流
内蒙古这对亲兄弟亚运会双双斩获奖牌
汽车“坐”火车 去往莫斯科!
让学生享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杜敏:30余载,治沙的脚步从未停止
“心计划”让老人老有所安
“双节”期间我区公路日均车流量66.25万辆